首頁 > >
以枯葉蛺蝶為例,簡述生物擬態的目的意義
媒體:原創 作者:CC黎明
專業號:CC黎明
2024-10-13 13:32:37
以枯葉蛺蝶為例,簡述生物擬態多樣性及其意義
2022年夏天——這是一個大熱干旱的夏天,我跑去麗水市大山峰省級森林公園采集物種。在獼猴峽谷的一條迷人的小道上,我初次遇見一只枯葉蛺蝶。雖然它的顏值可以說在蛺蝶族群中算是較低的一員,但在我欣喜發現它的同時,也很好奇它的生存智慧。
枯葉蛺蝶(Kallima inachus)的翅膀設計得就像一片枯葉一樣,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葉形擬態。它的前翅頂角和后翅臀角延長,模仿葉片的邊緣;翅膀的顏色通常是褐色或紫褐色,帶有藏青色的光澤,中央有一條暗黃色的寬帶和兩側的白點,如同葉片上的脈絡。翅膀的反面更加逼真,呈現出枯葉的色澤,上面的線條和斑點模擬了葉片的紋理和可能的病斑。
當枯葉蛺蝶停留在樹枝或地上時,其翅膀閉合的狀態幾乎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難以被天敵區分出來。這種擬態不僅在視覺上迷惑了捕食者,還可能讓蝶類在靜態時減少了被捕食的風險,因為它們幾乎“消失”在環境背景中。
鱗翅目是一個包含眾多蝴蝶和蛾類的大目,它們中的一些物種發展出了極其巧妙的擬態能力,以提高生存概率。枯葉蛺蝶是這種擬態行為的一個經典案例。除了枯葉蛺蝶,還有其他許多鱗翅目的成員展示出各種形式的擬態,如這只蒙鏈蔭眼蝶的翅膀上有像眼睛一樣的圖案,用來分散掠食者的注意力。蛾類的擬態更多樣,某些蛾類模仿毒蟲或鳥類糞便的外觀,都是為了逃避獵食者的攻擊,如這只半豆斑鉤蛾翅膀上的斑點就有鳥屎之嫌。
生物似態是指在一個物種內或不同物種間所表現出的不同形態特征的多樣性,是生物的一種在演化上的適應策略,通過包括但不限于體型大小、形狀、顏色、結構等多種生理和解剖學上的差異模仿來增加自身的生存機會,這是大自然多樣性和進化智慧的生動體現,也是地球上生命系統健康和可持續的關鍵因素之一,人類可以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

▲枯葉蛺蝶(Kallima inachus)

▲枯葉蛺蝶(Kallima inachus)

▲枯葉蛺蝶(Kallima inachus)


閱讀
65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