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網絡空間國際秩序”影響有多大?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面臨失業率激增、經濟增速下降甚至陷入衰退的風險,為當今百年變局增添了更多變數和挑戰。在此環境下,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網絡空間國際秩序的演進。我國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機遇和挑戰并存。
國際形勢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首先,世界經濟面臨下行風險,中國或成為唯一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24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全球經濟在2020年將萎縮4.9%,比4月的預測下調了1.9%,其中美國經濟將萎縮8%,歐元區經濟將萎縮10.2%,日本經濟將萎縮5.8%,而中國將增長1.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仍然非常顯著,國際貿易額下降、失業率上升、貧困人口增加等因素都會加劇世界經濟下行風險,但目前來看,中國因對疫情進行了有效控制,可能成為2020年全球經濟圖景中的亮點。
▌其次,全球化逆行加速,供應鏈可能出現重大調整
在疫情暴發之前,出于地緣政治考慮,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就開始推動逆全球化,而此次公共衛生危機中所凸顯的供應鏈安全的脆弱性更是加劇了這種趨勢。
經濟全球化形成的又細又長的供應鏈,雖然在經濟上、市場上的效率是最好的,但在安全上是非常脆弱的。在某些涉及關鍵民生以及科技競爭核心要素的產品上,基于國家安全和供應鏈安全的考慮,一些國家會不遺余力地推動供應鏈布局的多元化,從而可能形成一種產業鏈的重大調整。
▌再次,疫情沖擊部分國家政治穩定和社會穩定,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大國競爭加劇
受疫情影響,旅游、航空、餐飲等眾多服務業遭受嚴重沖擊,世界多國失業率上升,并且直接影響到部分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穩定。當經濟下滑、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一個國家的社會往往會更加排外,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助長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從而導致大國競爭加劇,國際合作達成的難度明顯增加。
網絡空間國際秩序將更加不穩定
網絡空間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國博弈的重要場域。疫情過后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加劇的大國競爭,將對網絡空間國際秩序的形成帶來更大的變數和挑戰,加速原有的演進格局和趨勢。
1、網絡空間大國競爭和地緣政治對抗加劇,多邊治理機制的有效性被削弱
大國間的競爭聚焦于科技、數字經濟規則制定以及網絡安全能力建設等方面,競爭的手段將會是科技、人員、資本、貿易等多種要素的捆綁和融合。由于競爭性上升,國家間合作的意愿就會大大降低,從而限制多邊合作機制作用的發揮。
在國際社會,沒有超國家的一個“中央政府”來掌控所有的事務,決定多邊國際合作機制是否起作用的仍然是主權國家。然而,在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多邊合作機制的式微會助推一些周邊國家或“志同道合”國家在小范圍內進行合作。
2、網絡空間安全形勢惡化,軍事化和武器化進程加快
此次疫情帶來了新一輪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浪潮,但依賴信息化和數字化的程度越高,其網絡安全的脆弱性也會越高。國際刑警組織警告稱,網絡犯罪正在通過勒索軟件威脅醫療衛生關鍵設施;釣魚軟件、惡意網站和惡意軟件增長率急劇上升;數據泄漏事件更是頻頻發生。疫情期間嚴峻的網絡犯罪態勢,凸顯了當前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嚴重赤字。
在大國競爭背景下,網絡空間的軍事化和武器化將會改變未來的戰爭形式。今年,蘭德公司發布《2030年的戰爭》,建議美國就未來十年的戰爭做準備,其中就包括將人工智能應用于軍事領域以及提升信息戰能力。
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被運用到軍事領域,自主性武器的使用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未來戰爭的格局,這急需新的規則來規范各國的行為。此外,網絡空間還面臨著被武器化的安全風險,即國家把網絡技術作為一種武器來達到它的政治目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交媒體的武器化。
3、網絡空間碎片化和無序態勢將會進一步加劇
疫情過后,數字經濟和社會建設將會在世界范圍內迎來一輪新的發展機遇;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辦公的需求大量增加,更廣泛的互聯網接入以及數字技術的應用將得到深入挖掘;網絡空間的內涵和外延將會在更廣泛的領域進一步拓展,相關的治理需求也將會在主體、機制和議題層面呈現出更加異質化的趨勢。
網絡空間的碎片化加大了規則制定的廣度,大國合作意愿的下降增大了網絡空間規則制定的難度,網絡空間國際秩序的形成還需更長的時間。沒有規則就意味著沒有約束,可能導致強者橫行。無序對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網絡空間國際秩序形成的難度。
我國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機遇與挑戰并存
疫情之后世界將迎來新一輪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浪潮,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中國的網信企業也可以通過“走出去”在世界市場上參與競爭,積累經驗,尋求發展,為世界的發展作出貢獻。
機遇的另一面是挑戰。中國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面臨的困難加大,我們應做好充分的準備。
1、美國將會聯合其盟友加大對我國的遏制和圍堵
今年5月,美國白宮出臺《美國對華戰略方針》稱,美國將加強對中國的戰略競爭,其兩大戰略目標包括兩方面:一是提高與各組織機構、盟友和合作伙伴之間關系的彈性;二是在經濟、價值觀和國家安全等三大戰場對中方發起挑戰。
近兩年來,我們已經看到美國正在極力拉攏其傳統盟友,在網絡空間加大了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先后炮制了關于5G的“布拉格提案”和就網絡空間負責任國家行為問題提出的“27國聯合聲明”。
疫情期間,美國政府更是采取了一系列遏制中國的舉措,從限制華為產品的供貨商使用美國的軟件和技術,到將33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再到限制一些學者和學生的簽證,美國對華遏制手段已經擴展到技術、人員、資本、投資、貿易、金融等眾多領域。
近年來歐洲國家政策獨立性增強,與美國立場保持一定的距離。例如歐洲國家積極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這為中歐關系的互利互惠發展提供了條件。
2、外部市場環境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出現兩個平行體系的可能性上升
疫情結束后,我國可能會面臨海外市場萎縮、供應鏈重新布局的外部環境。
針對當前不確定、不穩定的國內和國際環境,5月1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項主動調整、主動謀劃的大戰略同樣適用于網絡空間。
我國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也應該更多遵循“國內治理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邏輯,以國內網絡空間治理為主體,先把國內的事情做好,在此基礎上向國際治理領域延伸,通過分享治理實踐和貢獻中國力量來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推進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統籌協調網絡空間國內治理與國際治理兩個場域,形成相互促進的兩個循環,為我國實現網絡強國的目標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世界形勢更加復雜多變,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更是加劇了這種不確定和不穩定的態勢和前景。但愈是如此,愈可以肯定,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和開放,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深度參與和積極推進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進程,擴大網絡空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我們破開迷局、應對變局的有效路徑。
來源:網絡傳播雜志
審核:王韶云
校對:許曉偉
編輯:王 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