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中國37種紅樹植物中五成處于珍稀瀕危狀態
2020年8月28日,自然資源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于近日印發的《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澎湃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中國37種紅樹植物的50%處于不同程度的珍稀瀕危狀態,海南海桑和卵葉海桑的野外個體數不超過100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司長吳志民介紹,全世界紅樹林面積約1500萬公頃,我國紅樹林面積僅占全球的0.2%。我國紅樹林面積20世紀50年代約5萬公頃,2001年面積為2.2萬公頃,2019年面積恢復至2.89萬公頃。“總體來說,我國紅樹林面積呈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但總面積依然偏小。”吳志民說,紅樹林群落退化、生境破碎化、棲息地質量下降和生態功能降低的問題也較為突出,目前,低矮的白骨壤林和桐花樹林占據了中國紅樹林的主體。他介紹,相關研究表明,中國37種紅樹植物的50%處于不同程度的珍稀瀕危狀態,海南海桑和卵葉海桑的野外個體數不超過100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副司長袁繼明介紹,根據2019年紅樹林專項調查結果,全國現有紅樹林分布的自然保護地共52處(不包括港澳臺),包括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海洋特別保護區等類型。在這些保護地中,紅樹林面積為15944公頃,占全國紅樹林的55%以上。從保護級別看,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內的紅樹林有9800公頃,占全國紅樹林面積的34%;地方級自然保護地內的紅樹林有6144公頃,占全國紅樹林面積的21%。“這些紅樹林保護地分布在東南部濱海地帶或海島上,所在區域人口密集,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人地矛盾沖突劇烈,土地開發壓力極大。”袁繼明說。為此他提出,一是要在當前正開展的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中,嚴格控制將保護地內適宜紅樹林生長的地塊調出保護地。二是建立紅樹林資源動態監測技術體系,開展專項執法督察行動,加強紅樹林保護地的監管。三是針對互花米草等外來物種及紅樹林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在規劃實施保護地生態修復重大工程中,開展針對性的治理。
責任編輯:蔣晨銳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