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鳳尾蕨的拳卷葉,一串愛心。
蜈蚣鳳尾蕨的拳卷葉,一串愛心。
在茂蘭的青綠山水中,遇到一株蜈蚣鳳尾蕨。
幼嫩的拳卷葉正準備展開,這個畫面,恰如一串精致愛心。
后來在荔波小七孔的崖壁上,又見到了它們。
幼葉打開了一點點,好像正秀著肌肉。
成熟的葉子簇生在一起,很有規模。
蜈蚣鳳尾蕨是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志記,以秦嶺南坡為北界,廣布我國熱帶和亞熱帶。
它們喜生在鈣質土或石灰巖上,也長于石隙或墻壁上。
而且,植物志寫到:“本種從不生長在酸性土壤中,為鈣質土及石灰巖的指示植物,其生長地土壤的PH值為7.0-8.0?!?/p>
酸堿值大于7,就是堿性了。蜈蚣鳳尾蕨從不生長在酸性土壤,還真是專一。
碩長的葉片是倒披針狀長圓形,奇數一回羽狀。
奇數,就源于有個長長的尾頭。
說實話,這個長長的尾尖是回來看照片時才有深刻感覺的,當時不記得那么尖了。不過,這也非常符合它鳳尾蕨科長尾曳地的血緣特征。
側生的小羽片很多,細長且綿密,好似蜈蚣之足,互生或有時近對生。
葉片的質感也很硬實,主脈在下面隆起。
側脈纖細,密接,斜展,單一或分叉,非常細膩。
葉柄深禾桿色至淺褐色,柄堅硬,幼時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以后漸變稀疏
最長的小羽片在中部,觀察小羽片和葉軸的細節,很有看點。
斜展的小羽片無柄,也沒有和葉軸合生。
這一點,特意拍了葉背,很清晰。
葉子基部只是兩側有點耳形,而且上側的耳片較大,常常覆蓋了葉軸,不仔細看,以為是有合生。
蜈蚣鳳尾蕨的葉一型,意思就是可育葉與不育葉(營養葉)長得都一樣。
不育葉的葉緣有鋸齒,植物志形容為:“微細而均勻的密鋸齒,不為軟骨質。”
我拍了圖,看看這些微細而均勻的密鋸齒,多可愛。
這次在荔波,還找到了蜈蚣鳳尾蕨的孢子葉。
翻看葉背,線形的孢子囊群著生在羽片邊緣的邊脈。
囊群蓋卷邊為蓋,像個灰白色的塑料薄膜直接簡陋地卷過來,象征性地包住孢子。這也是鳳尾蕨科的特點。
根狀莖直立,短而粗健,木質,密蓬松的黃褐色鱗片
往下看,別錯過蜈蚣鳳尾蕨的根狀莖,有毛茸茸的小可愛。
蕨雖無花,但這如許細節實在讓人著迷,包括干枯了之后的姿態。
(蜈蚣鳳尾蕨,Pteris vittata L.,鳳尾蕨科鳳尾蕨屬草本)
https://mp.weixin.qq.com/s/xMt6cf_RnapblItaj5pNIQ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