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發布:首批中國OECMs潛力案例
10月21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在哥倫比亞正式拉開帷幕。中國作為最早簽署、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并作為COP15的主席國,積極發揮領導力,推動歷史性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COP16作為“昆蒙框架”達成后的首次締約方大會,將共同審查“昆蒙框架”實施進展,診斷可能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提出前瞻性解決方案,為后續目標的實現繪制更為清晰和切實可行的行動藍圖。
在備受關注的“昆蒙框架“目標3中,設定了到2030年實現30%陸地和30%海洋區域得到有效保護的目標(“3030目標”),這一目標具體可量化且兼具雄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之外,創新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ECMs),加強對自然保護地外的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OECMs強調探索公益治理、社區治理、共同治理等多種方式,支持民間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開展,對非國家主體貢獻助力“昆蒙框架”,尤其是“3030目標”的實現提出了期待。
在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的支持下,由華泰證券資助,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華泰公益基金會以及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發起了面向全國的“OECMs中國潛力案例”征集活動,希望能夠進一步了解我國現有OECMs基本情況,挖掘國內OECMs示范案例,支持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 OECMs 試點建設,推動 OECMs 標準完善,助力于我國“3030目標”實現。
本次案例征集共收集到了來自全國的90個案例,這些案例涵蓋了森林、灌叢、草地、濕地、農田、城鎮、荒漠、海洋等生態系統,由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企業,以及村民委員會、合作社等多種主體參與申報,包含政府治理、公益治理、社區治理、共同治理等治理類型,整體覆蓋面積1290km2,支持了東北虎、東北豹、華北豹、雪豹、大熊貓、林麝、中緬灰葉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中華穿山甲、中華鳳頭燕鷗、青頭潛鴨、黑頸鶴、黃胸鹀、平胸龜、無斑雨蛙、低斑蜻、中華鱟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充分體現了近年來我國在就地保護和創新OECMs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經過資料查閱、專家評審、實地調查、案例公示等流程,共有12個案例入選本次征集的“中國潛力OECMs典型案例”,另有34個“中國潛力OECMs入圍案例”。此次征集、評審的入圍案例、典型案例也將通過廣泛傳播,不斷擴大影響,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中國潛力OECMs典型案例名單
中國潛力OECMs入圍案例名單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