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大荔鹽池洼:高大的堿蓬
????自然札記??372
陜西大荔鹽池洼:高大的堿蓬
在記錄向日葵??時,我寫下“一年生草本植物”時,覺得有必要多評述幾筆,顛覆大家腦海中“一年生草本植物”低矮柔弱的印象。
但查索資料后,我發現,外來入侵物種長芒莧(莧科莧屬),株高可達3米,它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再想起玉米,株高可達4米,所以,悵然若失——不能講向日葵是最高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8.12.我在大荔鹽池洼又邂逅高達2米的堿蓬,不得不承認這種草本植物比灌木更像“樹”。
“樹”與“草”相對,一些專家說“樹”其實就是木本植物,但我依然堅持把喬木叫樹,因為木本植物中的灌木和半灌木雖具有木質化莖干,但不高大偉岸。
不過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旅人蕉、竹子,比樹還高大,但讓人不會想到偉岸這個詞。草本植物的莖為“草質”,莖中缺乏形成層,一般只有初生結構,增粗有限,不形成年輪。所以覺得,樹之所以厚重、樸實、滄桑,是因為有年輪有歲月的印痕。人生其實也如此,厚重由過往堆積而成,偉岸由時光磨噬而來。
我在鹽池洼遇見的堿蓬,真的高聳挺拔如樹。
大荔鹽池洼位于黃河西岸,古稱“通靈陂(bēi,池塘)”,水面面積約2萬畝,系古代鹽溝,其產鹽歷史歷代志乘均有記載。明正德《五泉志》云:“漢莊熊羆言:臨晉民愿穿洛,以溉重以東萬余頃,使鹵地誠得水,可令畝收十石”。“唐貞觀四年(621)唐太宗駕幸鹽池”。“朝邑幅員不及二百里,東有堿灘,西有朝邑,南有沙苑,皆不可耕”。清康熙《朝邑后志》云:“小鹽池在縣西北十五里。《唐書地理志》所謂小池有鹽者也,今不恒有。明萬歷間,有以鹽白於上者,行將征鹽。令匝洼十八村看守,民甚苦之。邑人王河汀先生言於巡方獲罷”,明確記述了明萬歷年間,著令群眾看守鹽灘。我一直不解大荔縣2013年申報國家濕地公園時,未用“鹽池洼”這一原生態名片,卻起用了“大荔朝邑湖國家濕地公園”。
公園“總規〞介紹到堿蓬:鹽沼濕地植被主要有檉柳–堿蓬群落、檉柳–齒果酸模群落、堿蓬群落、鹽地堿蓬群落、白茅群落、狗牙根群落、堿菀群落7個群落。但我還是查閱了《中國植物志》電子版、《中國三北地區草木繁殖與利用》,表述半灌木的堿蓬類有木堿蓬(產新疆北部)、小葉堿蓬(產新疆北部)、囊果堿蓬(果時花被膨脹呈囊狀,稍帶紅色,包被果實),明確“莖木質化”的還有硬枝堿蓬(產新疆南部)。
堿蓬,花兩性兼有雌性,單生或2-5朵團集,大多著生于葉的近基部處;兩性花花被杯狀,長1-1.5mm,黃綠色;雌花花被近球形,直徑約0.7mm,較肥厚,灰綠色。胞果扁平,圓形或球形,果皮膜質。
鹽地堿蓬,團傘花序通常含3-5花,腋生,在分枝上排列成間斷的穗狀花序。花兩性,有時兼有雌性;花被半球形,底面平;裂片卵形,稍肉質,具膜質邊緣,先端鈍。胞果包于花被內,果皮膜質。
在這幾株2米左右堿蓬附近,一些1米來高的植株正開花??,仔細觀察:間斷的穗狀花序十分明顯。
于是記錄——
盤錦遼河口有人工補植后無垠的堿蓬“紅海灘”,大荔鹽池洼有我見到的自然生長的長得最高的鹽地堿蓬。
蘆蕩青蔥,紅柳粉染。水天浩淼,鷺鳥翔集。堿蓬若樹,生命幸遇。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