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峭壁間尋找伊犁鼠兔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
在新疆天山山脈的高海拔裸巖中,生活著一種古老又瀕危的特有物種——伊犁鼠兔。它是天山高寒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也是氣候變化的指示物種。
40年前的偶然發現,讓李維東和伊犁鼠兔結下終生情緣。從此,他開始在天山山脈的懸崖峭壁中尋找它的蹤跡,了解它的身世和故事,探究著氣候變化對這一物種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6月6日,在精河縣山區,李維東在一處伊犁鼠兔棲息點附近默默蹲守。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攝
如今,在李維東和他的志愿者團隊的保護推動下,伊犁鼠兔被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所在的棲息地天山一號冰川區和精河縣山區相繼建起保護區域和保護地。
6月5日至6月8日,記者跟隨李維東志愿者團隊先后來到精河縣伊犁鼠兔保護地和天山一號冰川保護區域,體驗他們在本年度首次進行的伊犁鼠兔巡護和監測工作,了解他們堅守背后的故事。
歷時4小時 找到伊犁鼠兔棲息點
精河縣伊犁鼠兔保護地位于縣城南部的天山山區,其地跨精河縣托里鎮的吉普克村、查干莫爾根村、冬都金村3個牧業村。這里距離李維東最初發現伊犁鼠兔的模式標本產地——尼勒克吉里瑪拉勒山僅有20公里,是伊犁鼠兔的兩大重要棲息地之一。
6月5日下午,記者一行來到伊犁鼠兔保護地中心站。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攝
7年前,李維東發現這里因為草場出現退化,羊群不斷去海拔較高的地方覓食,甚至吃到伊犁鼠兔的家門口。于是,他推動這里建起保護地,推薦常年跟隨自己去山區考察的當地牧民烏·其木代擔任保護地主任,組建起一支志愿者團隊,開始定期對這里進行巡護和監測。
6月5日中午,記者跟隨李維東組建的這支志愿者團隊從精河縣出發,驅車途經國道,又在蜿蜒、顛簸的山路上行駛3個多小時,來到距離縣城70公里的精河縣伊犁鼠兔保護地中心站。
6月6日,李維東志愿者團隊準備上山進行巡護與監測工作時的合影。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中心站坐落在托里鎮吉普克村的夏牧場,這里松柏林立,綠草蔥郁?!敖鼛啄辏@里通過限牧、調整養殖結構,生態環境已逐年改善?!崩罹S東說。
從保護地中心站繼續向東,驅車約5至10公里,就進入伊犁鼠兔棲息地。
“這一片山區的懸崖峭壁上,分布有3處伊犁鼠兔棲息點,布設有十多臺紅外相機?!崩罹S東說,山區有半年多時間都被大雪覆蓋,因此,巡護和監測工作只能在每年5月底至9月底開展。
6月6日上午11時,記者跟著李維東團隊來到伊犁鼠兔棲息地的山腳,歷時4個小時的攀爬,終于從山腳爬到海拔3200米至3300米的山頂。
6月6日上午,李維東攀正在精河縣山區巖石山上攀爬。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沿著山頂陡峭的碎石坡,記者手腳并用,繼續向下“滑行”了數百米,終于來到了一處伊犁鼠兔棲息點。
這里是一處幾近垂直的峭壁,峭壁下方是一片凸凹不平的臺地,“伊犁鼠兔的‘家’就在上面的巖洞或巖縫里,”李維東指著峭壁上方說,“它平時會在這邊曬太陽,在那邊上廁所。”這里有3臺紅外相機記錄伊犁鼠兔的日?;顒?。
“我們每次來到這里,首先要在附近觀察一下這里是否有人為干擾痕跡,是否有其他動物的足跡,然后才會爬上峭壁更換紅外相機,采集紅外相機數據?!币晾缡笸帽Wo地秘書長魏新華說。
此時,丁鵬博士和隊員巴·巴依斯合楞已經爬上峭壁查看情況?!翱匆幌聨r洞周邊有沒有新鮮糞便!”李維東對著他們高聲喊著。
“有!還挺多的!”聽到回復,他滿意地點點頭。
“伊犁鼠兔很機警,我們很難見到它,多數時間只能通過它的糞便、尿跡、儲草等,判斷它是否安好。”李維東說,這個監測點的紅外相機在近7年陸續捕捉到大量伊犁鼠兔影像畫面,“這些畫面不僅展示了伊犁鼠兔的生存狀況,同時反映出它在這里生活得很好?!?/p>
建立保護區域 伊犁鼠兔棲息地環境改善
紅外相機還未更換完畢,山區天氣突變,轟隆隆的雷聲不斷響起,空中很快飄起雨夾雪。
李維東擔心繼續前行會有危險,快速對工作計劃作出調整,安排隊員葉·恩克巴依爾、巴·巴依斯合楞、魏新華繼續翻山,去尋找下一處伊犁鼠兔棲息點;隊員達·巴依爾達拉帶領記者一行開始下山;68歲的他背負十余公斤物資,負責在下山隊伍最后壓陣。
6月8日下午,在天山一號冰川保護區域,李維東和隊員魏新華正在一處巖石山尋找伊犁鼠兔的棲息點。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更難走,稍不留神,就會被腳下的碎沙石滑出幾米遠。記者步履蹣跚地走了半個多小時,開始感覺體力不支,雙腿發軟,腳趾磨得生疼。
“還要走多長時間?”“要走2至3小時?!贝藭r,李維東背著物資在碎石堆里穩步“滑行”,恩克巴依爾、巴依斯合楞也已完成另一處巡護點的任務,在陡峭的山路快速下滑著。記者也想嘗試“滑行”,卻在碎沙石中摔得仰面朝天,后來在“爬山能手”恩克巴依爾的帶領下,終于在18時左右回到山下。
6月7日下午,記者隨李維東志愿者團隊從精河縣出發,驅車繼續向東行駛450公里來到了烏魯木齊市。沿著烏魯木齊市西南方向,繼續行駛120公里,來到了伊犁鼠兔另一大重要棲息地——天山一號冰川保護區域。
6月6日下午,李維東志愿者團隊中的隊員正在一處懸崖峭壁收取紅外相機。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攝
這里位于天山山脈的天格爾山中,它是烏魯木齊市及周邊多個縣市的重要水源地,同時也是伊犁鼠兔、雪豹、北山羊、盤羊、天山馬鹿、雪蓮、紅景天等眾多珍稀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
201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天山一號冰川保護區域。“建起保護區域后,這里的生態環境在逐年改善,野生動物也開始頻繁出沒,伊犁鼠兔棲息環境也得到了改善。”6月8日,李維東在天山一號冰川行進途中說。沿途,記者看見,郁郁蔥蔥的綠草鋪滿河谷和漫灘,路邊不時有旱獺或在洞口張望,或在草地奔跑。
“一號冰川目前有3處伊犁鼠兔棲息點,布設有十余臺紅外相機,有5名志愿者在對這些棲息點進行巡護和監測?!崩罹S東說,在這里巡護和監測,雖然不用攀爬太多陡峭山路,但是,進入一號冰川的盤山車道異常難走,伊犁鼠兔棲息點海拔也較高,因此,巡護環境更險更惡劣。
6月8日,在天山一號冰川保護區域的一處伊犁鼠兔棲息點,李維東穿上攀巖裝備,拽著峭壁的防護繩向上攀巖。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攝
汽車沿著顛簸的山路,開到一處海拔3850米的懸崖峭壁旁。記者發現,這處峭壁雖然不是很高,約5米左右,但是峭壁幾近垂直,表面多是光滑巖壁,一側直接比鄰深淵。
李維東穿上攀巖裝備,決定獨自爬上峭壁去更換紅外相機。他拽著峭壁的防護繩,小心翼翼地懸在半空中向上攀巖,看得記者心驚肉跳。然而,峭壁上的冰雪并未融化,攀巖到一半,他只能返回到地面,“這處的紅外相機,只能等下一次巡護再取?!?/p>
挽救瀕危物種 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
一只伊犁鼠兔在棲息地邊覓食,邊機警地觀察著周圍的動靜。在它的棲息地里,北山羊悠然路過,赤狐左顧右盼,棕熊在伺機等待著什么……這是此次回收的紅外相機記錄到的伊犁鼠兔日常。
“每次看到它們還在,我心里就會很踏實?!崩罹S東看到這些畫面后說。
68歲的他頭發已花白,腿腳已沒有年輕時靈便,但他依舊在為伊犁鼠兔的保護工作四處奔波,“只要我還能爬得上天山,就一定會去峭壁看一眼它們?!?/p>
從不知道伊犁鼠兔是什么動物,到推動它成為世人皆知的“網紅”,40年來的守護和研究,早已讓李維東對伊犁鼠兔產生無法割舍的深厚情感。
6月6日,李維東帶領團隊進入精河縣伊犁鼠兔棲息地,這一片山區位于天山山脈的主峰。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攝
“它的個頭像鼠,卻不是鼠,是兔形目家族成員?!彼f,它不喝水,喜歡吃雪蓮、紅景天、青蘭等藥材類植物,“找不到食物的時候,它還吃毒草烏頭。”
他通過紅外相機中的影像畫面還發現,這個個頭只有巴掌大的小家伙生存方式也很特別,“它們從來不鳴叫,個個都是獨行俠,在求偶或者標記領地時,會像雪豹等食肉動物一樣,用糞便和尿液來傳遞信息?!?/p>
一號冰川一帶的天格爾山上,不僅海拔高,常年寒冷,還有伊犁鼠兔喜食的雪蓮、紅景天、虎耳草等植物。這里擁有完整的高寒生態系統,是伊犁鼠兔理想的棲息地。伊犁鼠兔是第四紀冰期殘留物種,也是中國天山特有物種,“保護這一物種,不僅是在保護這一區域的高寒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是在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崩罹S東說。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