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人工繁育朱鹮等野生動物以示保護的反思
陶思明
據新華社消息,2022年4月24日清晨,“國寶”朱鹮家族喜添新丁。今年首只人工繁育孵化的朱鹮寶寶,在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破殼“蛋生”,發出充滿生命力的啼聲。這只小朱鹮目前仍在孵化箱,即將吃上飼養員精心調制的飼料,不久后將進入育雛室。生長到45天體型基本與成鳥相仿后,這只朱鹮寶寶就將進入繁育中心的網籠中,與其他同伴共同生活。未來數天,還將會有多只“小國寶”陸續破殼(保護區介紹說今年將人工繁育60多只)。
其實,朱鹮的種群數量,僅陜西省就已經有5000多只,難道還不能維持野外自然繁衍、擴散,實現物種可持續生存力的正?;?,卻繼續投入人力、財力、物力搞人工繁育,保護意義是否仍然很大,很值得思量一番。自然繁育是野生動物的天性,在種群個體競爭和適配中取勝,也經歷日月輪換的洗禮、風霜雨雪的壓力,是蓬勃向上的進化的,能以優良性狀保障種群的強大生命力。而人工繁育是拉郎配,沒有了自然選擇,在溫室中茍且偷生,是退化的,不利于種群復壯,現在人工朱鹮放飛后需要救助的弱鳥比較多,即為例證。野生動物瀕危或種群數量不夠大,不是自然繁殖力出現問題需要人工繁育補位,而是過度獵捕和生境惡化的結果,現在獵捕問題基本解決,主要是適宜生境是否寬綽。鑒此,如果把繼續用于人工飼養繁育的保護資源,轉而投入到促進棲息地自然恢復,強化人類活動威脅管理,為野生朱鹮自然繁育提供更好生境條件,保護效果和物種前景會不會也更好一些呢。
再者,如果像目前這樣不是守正自然繁殖力,各個明星物種自始至終都通過人工馴養繁育,人為操作種群數量,誰也不知道以現狀生境承載力種群數量究竟多少合適,最終會怎么樣呢?也應該是看有沒有好的發展趨勢,區域生態系統、各個物種整體上是否欣欣向榮,而非專攻單一物種種群數量,這也有個當事物種自然演化發展以及和當下生態狀況、和其他物種的平衡問題,人為一花獨秀不是春。特別是,不管有無必要,一律崇尚人工飼養繁育,頌揚性宣傳報道也多在人工種群這一塊,意味著保護野生動物并不崇尚動物的野生,保護自然又不依靠自然甚至否定自然,很容易帶偏保護之路。如把某些物種不得已的最后之法試行人工繁育,變成常態保護措施,希望寄托在違背野生動物意愿的人工馴化和家野互變上,工作重心在物種數量多少而非棲息地變化上,在土地競爭性利用大環境下,很容易弱化棲息地保護,加快其退化、流失。其時,人工馴養繁育再多,或種群退化,或難以放生,或沒有地方去,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個問題就嚴重了。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