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菌物學會木耳類產業分會會長姚方杰教授團隊發表中科院一區TOP論文“系統解析毛木耳粗多糖理化...
中國菌物學會木耳類產業分會會長姚方杰教授團隊發表中科院一區TOP論文“系統解析毛木耳粗多糖理化性質及生物活性”
中國菌物學會常務理事兼木耳類產業分會會長、吉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牽頭的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黑木耳品種改良崗位科學家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Food Bioscience(影響因子5.2,中科院一區Top)上再次發表功能品種研究的相關論文,題目為“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selected Auricularia cornea strains”,該研究成果為闡述毛木耳多糖的結構功能關系在食品和制藥行業的潛在應用提供了有價值的科學依據。第一作者為姚方杰教授指導的巴基斯坦留學生Asif Ali Khan博士,共同通訊作者為姚方杰教授、李玉院士。
該論文以該團隊選育品種和主栽品種為供試菌株,采用電子顯微鏡-能量色散X射線(SEM-EDX)、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等先進技術從毛木耳粗多糖的化學成分、抑菌活性、元素組成、單糖組成、抗氧化活性、化學結構等方面進行系統解析。結果表明,毛木耳所有供試菌株的粗提取物均存在甘露糖,葡萄糖,巖藻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粗多糖主要由85.9%的甘露糖和12.3%的葡萄糖組成,而且含量存在顯著的菌株間差異,其中菌株Ac33粗多糖含量最高(16.1%),而菌株Ac1和Ac33的總碳水化合物和總酚含量最高。菌株顯示出不同水平的抗菌活性,其中菌株Ac33和Ac24具有較高的抗菌活性,同時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最強;不同水平的抗氧化活性與其化學成分中甘露糖,葡萄糖和酚類含量密切相關。27個化學、活性物質成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總多糖和酚含量與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和抗菌活性以及鋅、鈣、鐵、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巖藻糖和鼠李糖具有顯著相關性。這些發現表明毛木耳粗多糖作為天然抗氧化劑和抗菌劑,提供了合成抗生素的替代品。該成果不僅有助于毛木耳開發新的天然生物活性和功能性食品成分,還為食用菌功能性品種選育中優質菌株篩選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
該研究得到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CARS-20)、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3 YFD 1201604 -4)、江西省“計劃千人”項目、吉林農業大學與贊比亞大學合作項目“贊比亞食藥用菌資源馴化與選擇研究”的資助。
圖1 不同毛木耳菌株粗多糖的EDX光譜分析
圖2 不同毛木耳菌株粗多糖結構表征
圖3 不同毛木耳菌株粗多糖的FTIR光譜分析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