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是什么污水處理項目,讓村民紛紛點贊!!
時值冬日,對于許多北方人來說,把冬儲大白菜抱回家,是冬天不可缺少的儀式感。
而千里之外的八桂廣西,氣溫宜人;在龍州縣城北部的隴而屯,村民在水塘架起的浮框上,種起了西洋菜等應季蔬菜。
這一前衛獨特、造型有致的“水上綠景”背后,是隴而屯一年多來實施農村污水處理后,最直觀的成果之一。透過現象看本質,浮框綠景“背后”更有大文章。
探索 “樂”在農家新模式
處在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上的隴而屯,位于中越邊境,占地11平方公里。
一年多前,隴而屯和當地90%以上的村屯一樣,通過氧化塘收納村民各家各戶的生活污水:污水沒有任何凈化活化處理,直接排入圍繞村屯中央的氧化塘里。長年累月,水體污染越來越嚴重,淤泥越來越黑。水塘黑綠的水時常臭味彌漫,環繞著村子久不能散去。塘中僅有的羅非魚,也很少有村民敢去捕撈著吃。
為回應中國農村普遍面臨的水污染問題,2019年,SEE基金會設立“樂在農家”專項基金,與商務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口可樂等各方合作,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循環利用的新模式。
2019年7月,通過對當地氧化塘進行生態浮床和綠植島嶼的改造,僅一年多的時間,已實現污水凈化、生態浮床一舉多得的鄉村新景觀。
構建氧化塘魚菜共生系統
樂在農家項目探索鄉村污水在地處理的創新,通過構建氧化塘魚菜共生系統,實現“污水凈化+綠植經濟效益+景觀規劃”共贏,并總結經驗進行推廣和復制。
樂在農家“四步走”
步驟1:調研走訪,選定項目點,完成項目硬件設計、與社區溝通確定項目實施方式及預算等。
步驟2:充分利用在地竹資源,構建氧化塘魚菜共生系統,實現水質凈化。
步驟3:結合環氧化塘景觀規劃,形成小濕地公園,為更多生物提供棲息地;結合政府配套資金修建環屯景觀道,為社區自然教育活動提供場地。
步驟4:通過項目成果的總結展示活動,傳播在地生態處理鄉村污水的理念和創新,推廣在地生態浮床處理農村污水與景觀結合的創新模式。
2019年7月,樂在農家項目在隴而屯落地(點擊此處,了解改造過程)。
項目開展以來,動員村民廣泛參與,廣大女性村民更是成為主力,從設計、規劃,到施工計劃制定、投工分配決策等,儼然全民參與之勢。
同時,項目團隊與村民共同尋找和結合在地資源,即充分利用當地竹資源,連竹筐手藝人加入其中,選竹砍竹編制浮框,發揮一技之長。
在對隴而屯5個相連的5000平方米的氧化塘生態化處理過程中,也讓村民掌握污水處理系統的修建及后期維護技術,讓村里的污水徹底得到解決。
污水中富含的氮對人體有害,但對植物卻是很好的肥料。項目團隊和村民一起腦洞大開,調整塘岸淤泥帶的蔬果種植結構,種植了包括桃、李、芒果、橙等果樹,和黃姜、沙姜、黑姜、紅球姜、菜姜、本地韭菜以及不同品種的本地常用果蔬植物;同時,在浮框上搭配種植蔬菜,解決了農民對蔬菜的需求。
改造的工作量有多大呢?
項目執行中,共完成5個氧化塘的生態浮床及綠植島嶼的改造。最具典型之處,除了前面提到人人參與改造、建設家園環境,還于就地取材:共使用本屯竹子330多根,將竹子碳化后,制作了33個浮床、6個綠島和500多米淤泥帶。
經過污水處理后的池塘,水質清澈。經檢測,目前當地水質已實現質的飛躍,達到生活污水一級(A)標準。
2020年6月,SEE項目團隊還探索引水活化氧化塘,將地下河水從各個塘連接處的互通溝引入,氧化塘活起來了。
攔水壩處,姐姐、嬸嬸洗衣笑談,一派農家恬淡之樂。
這也從水質監測項目人員的數據中得到了驗證:村民在水壩碼頭洗菜洗衣,減少了洗衣機的使用頻率,大大減少了污水排放。
步道、涼亭、兒童樂園,“樂”在其中
解決了最根本的水質,還解決了“口糧”,既然“樂”在農家,自然還得有“樂”的成分。
在污水處理項目開展的同時,隴而屯也爭取政府其他的資金配套,對氧化塘周邊也進行了改造:將廢棄的輪胎、木頭、衛星電視接收“鍋蓋”等利用起來,為社區兒童修建了兒童樂園;并將自然教育元素融入其中。
目前已建成兩處兒童活動樂園,水清樹綠,讓孩子們也樂在其中;
完成1000多米環塘步道改造,日出晨練,日落漫步;
在塘邊,建成一處涼亭休閑區域。
這里,除了帶秋千的葡萄架,還配有桌椅,已成為小型接待的必選之地;環塘配套了水、電和洗手池等,可謂面面俱到。
2020年10月,樂在農家-廣西龍州鄉村污水在地處理創新項目一期已完成。項目成效看得見摸的著,還能“吃”能“玩”,項目團隊整理制作展板、宣傳折頁、各種相關標語標牌3000多份/塊,推廣隴而屯污水處理和鄉村改造經驗。現在的隴而屯,還成為南寧師范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師生每年學生實習實踐地之一。
所以,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樂在農家”項目可復制,推向全國。
村里老奶奶說:"在家門口就有好幾個休閑處,男女老少都有休閑的地方,男人們在竹涼亭的拉話,婦女們就去葡萄架,孩子們在兒童樂園,老人們在塘邊的長竹椅,疫情期間全村人都在,也都各有去處,各有樂趣,孩子們看手機都少了些!”
村民莫振南說:“也許村民一開始對污水處理的重要性理解還不那么深,但是因為項目在進行污水處理系統改造的同時,配套了休閑景觀和水利系統的改造,讓這一系列設施真正的便民了,村民切實感受到了好處,對項目的認同度就更高了。而且回頭再看施工隊的施工過程,大家都覺得很成就感!”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