鶚-逐浪的猛禽
鶚 俗稱魚鷹,是一種善于捕魚的猛禽。鶚屬于鶚科,這個科只有一屬一種。除了南極和北極,亞洲、北美洲等各大洲均有分布。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鷹形目 Accipitriformes
科:鶚科 Pandionidae
屬:鶚屬 Pandion
種:鶚 P. haliaetus
鶚是中型猛禽,身長50-66厘米,翼展127-180厘米,重量1-2.1公斤。雌性較大。
鶚的上體為沙褐色或灰褐色,略微具有紫色的光澤。
下體為白色,頦部、喉部微具細的暗褐色羽干紋,胸部具有赤褐色的斑紋。腳和趾黃色,爪黑色。
亞成年鳥和成鳥大體相似,但頭頂至枕綴暗褐色縱紋較粗密而顯著,上體和翅下覆羽褐色,具寬闊的淡褐色羽緣。下體白色,胸部斑紋較成鳥少而不顯著。
飛翔時兩翅狹長,不能伸直,翼角向后彎曲成一定的角度,常在水面的上空翱翔盤旋,從下面看,白色的下體和翼下覆羽同翼角的黑斑,胸部的暗色縱紋和飛羽,以及尾羽上相間排列的橫斑均極為醒目。
鶚頭部為白色,頭頂具有黑褐色的縱紋,枕部的羽毛稍微呈披針形延長,形成一個短的羽冠。頭的側面有一條寬闊的黑帶,從前額的基部經過眼睛到后頸部,并與后頸的黑色融為一體。
虹膜淡黃色或橙黃色,眼周裸露皮膚鉛黃綠色,嘴黑色,蠟膜鉛藍色。
鶚主要出現在水庫、湖泊、溪流、河川、魚塘、海邊等水域環境。喜歡在山地森林中的河谷或有樹木的水域地帶,冬季也常到開闊無林地區的河流、水庫、水塘地區活動。
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遷徙期間也常集成3-5只的小群,多在水面緩慢的低空飛行,有時也在高空翱翔和盤旋。停息時多在于水域的岸邊枯樹上。
鶚的食譜中魚類占99%,能捕捉的魚最大可達2公斤。鶚的外側腳趾能向后反轉,使四趾變成兩前兩后,加上腳下的粗糙突起,可以象鉗子一樣牢牢地抓住粘滑的魚的身體。
鶚的爪
發現獵物時,則兩翅折合,急速降到水面,伸出兩只長腳將魚抓起,隨后將捕獲的魚帶至巖石、電桿、樹上等地方享用。
通過這張照片對比,可以看出,鶚可以捕捉到體型很大的魚類
除了魚類,鶚偶爾也會捕食鼠、兔、兩棲動物、其他鳥類和小型爬行動物。
鶚能夠借助雙翼在水中劃行,最長的記錄很模糊:它從湖的中心,游到了湖岸邊。但是這個湖有多大,或者是什么湖卻沒有提及。
也會有一些好心人,救起“落水”的鶚。
鶚為一夫一妻制(在新的研究中,發現它們會存在一妻多夫制),雄鳥和雌鳥配對以后常常比翼雙飛,鳴聲不斷。通常營巢于水邊的樹冠之上,也在水邊的懸崖峭壁和巖石上營巢。巢都是用粗大的樹枝搭成,如果繁殖成功和無干擾,巢可使用多年。
雌性每巢產卵2-4枚,卵的形狀為橢圓形,顏色為灰白色,被有紅褐色斑點。孵卵期為32-40天。
野生鶚的平均壽命是7-10歲,一些長壽的個體壽命可達20-25歲。
鶚除了南極和北極,亞洲、北美洲等各大洲均有分布。
在中國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各地。
其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西藏為夏候鳥;
北京、河北、山東、山西為旅鳥;
上海、浙江、臺灣、廣東、廣西為冬候鳥;
海南為留鳥。
遷徙時間大致為春季于3月上旬到達東北繁殖地,9月中旬離開繁殖地往南遷徙。
最新的分類系統已經將鶚分為兩種,分布于澳洲界的幾乎沒與遷徙行為的東方鶚Pandion cristatus和廣布于歐亞大陸、北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西方鶚Pandion haliaetus 。
鶚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范圍小于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目前的威脅:近年來由于農藥使用過多,透過食物鏈的關系,導致鶚蛋的蛋殼逐漸變薄,不易孵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