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簡訊 | 阿拉善SEE環保項目中心新動態
深港環保項目探訪
12月19-21日,阿拉善SEE邀約媒體及平臺前往潛愛大鵬、壩光銀葉樹濕地園、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等項目地,探訪深港環保項目中心支持開展的珊瑚保育、自然教育、紅樹林濕地保護等項目案例,向公眾展示這些項目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修復以及公眾環保意識提升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深圳自然資源稟賦優越,生態環境基礎堅實,正以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揭牌為新的起點,向世界展示其在濕地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維護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時,深圳正全力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不僅在海洋經濟領域尋求突破,更將生態環境保護視為核心戰略,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和諧共生。阿拉善SEE深港環保項目中心長期以來關注和推動深圳灣濱海濕地保護。
黃河環保項目中心大鴇監測
近日,黃河環保項目中心組織阿拉善SEE志愿者們開展大鴇觀測活動,旨在通過收集一手觀測數據,助力保護團隊更好地了解大鴇的生活習性、遷徙規律等,為精準保護策略的制定提供素材。
志愿者們相聚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鳥兒棲息地,用鏡頭記錄下這些珍稀 “貴客” 的靈動身姿。大鴇棲息在淺灘,一起嬉戲覓食,繪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生態畫卷。本次監測記錄到3個種群約320只大鴇。
2024“創綠家計劃”東海&東吳聯合評審
12月18日,「“創綠家計劃”東海&東吳聯合評審會」在上海植物園順利舉行。地球一小時觀影局、綠洲探險家、上海大成小蟲文化傳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南通市愛尚環保公益發展中心、蘇州市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壹啟愛心坊通過評審,成為2024年創綠家的伙伴。
長江大保護公益年會
12月15日,阿拉善SEE長江環保項目中心聯合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阿拉善SEE三江源環保項目中心、青海省寶源生態保護中心以“共抓長江大保護,譜寫綠色新篇章”為主題,舉辦了“長江和她的源頭”2024年長江大保護公益年會。來自政府主管部門、高校、愛心企業,阿拉善SEE長江、三江源、深港、華北、東海、重慶、塞上江南、八桂、八閩、東吳、齊魯、太行、瀟湘、珠江、自貿島、鄱陽湖、內蒙古、西北等環保項目中心的會員企業家,公益伙伴、媒體等120多人相聚在一起,共敘公益,共話長江大保護。
湖北省發改委長江辦副主任常賢波、武漢雙碳產業研究院院長閻忠寧、湖北省政府咨詢委員秦尊文、長航集團總經理助理康鋒、無錫慈善總會監事會主席李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李鐘杰、湖口縣文旅書記張騰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此次年會,為會議帶來了豐富的視角和專業的洞見,促進了關于長江及其源頭保護的深度交流。
第十一屆零廢棄論壇
12月13日-14日,第十一屆零廢棄論壇在合肥圓滿舉辦。本屆論壇以“雙碳時代,構建新循環”為主題,共設置一個主論壇與五個平行論壇,由合肥市善水環境保護發展中心、阿拉善SEE華北環保項目中心、天津市西青區零萌公益發展中心主辦;SEE基金會、利樂包裝(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萬科公益基金會、上海虹口綠色產業發展中心 、安徽省六尺巷慈善基金會支持。近180名來自政府、企業、媒體、社會組織等不同領域的嘉賓參與了此次論壇。
論壇現場,一場“零廢棄主題展”令參與者耳目一新。展品來自論壇前夕“零廢家園建設指南”作品征集活動收到的50余份投稿,同時展出的還有牛奶盒回收再生物品、無毒先鋒科普、廚余堆肥等環保場景和內容。參與者還能在論壇現場找到更多 “零廢棄行動”細節:現場毫無“一次性”瓶裝水蹤跡,取而代之的是桶裝飲用水和酒店提供的茶杯;論壇物料均采用零廢棄設計思路,話筒托、倒計時板等均為可重復使用;據主辦方統計,論壇期間共產生廚余垃圾5.8公斤,其他垃圾約2公斤。主辦方、參與者共同進行了零廢棄會議的良好實踐。
2024全民觀鳥節·海南站&深圳站
12月8日,2024年全民觀鳥節海南站活動于美舍河畔圓滿落幕。今年海南的全民觀鳥節以觀鳥賽的形式開展,與以往僅在個別觀鳥點或市縣舉辦的模式不同,賽事覆蓋了除三沙市轄區外的整個海南島,并面向公眾全面開放。本次觀鳥賽為期一周,共有84名觀鳥愛好者組成57支隊伍參賽,角逐鳥種記錄獎、至尊鳥種獎、動人記錄獎、最佳預測獎4大類獎項、共19個席位。
比賽過程中,參賽者的足跡遍及海南13個市縣,共記錄鳥類17目62科212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5種和二級保護鳥類4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彩鹮在本次鳥賽中僅有唯一一筆觀測記錄,被評選為至尊鳥種。觀鳥節啟動得到海南日報、海口日報、海南新聞聯播和熱帶播報等主流媒體的大力宣傳報道。
12 月21日,全民觀鳥節深圳站深圳灣觀鳥賽在深圳灣公園成功舉辦,本次觀鳥賽由SEE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主辦,阿拉善SEE深港環保項目中心、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主辦,KOWA望遠鏡戰略支持,中國國家地理圖書、輕讀文庫公益支持,深圳市觀鳥協會承辦。
本次比賽共有170多人參賽,組成14支觀鳥人士組成的“鳥人隊”和17支觀鳥“體驗隊”。經過2個半小時的角逐,全體參賽選手在規定時間和區域內共觀測記錄到近74種野生鳥類。
中歐AMP校友生物多樣性公益實踐基地揭牌
12月8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建院三十周年之際,中歐AMP校友生物多樣性公益實踐基地揭牌暨愛睦派愛心基金捐贈儀式在世界自然遺產地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東灘保護區”)成功舉辦,標志著中歐校友在公益領域的又一重要實踐,同時也為上海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捐贈儀式現場,中歐校友AMP俱樂部愛睦派愛心基金向東灘保護區捐贈了價值50萬元的望遠鏡及新能源接駁車輛,用于支持東灘保護區與阿拉善SEE公益機構攜手推進的“自然生態教育”公益項目。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以下簡稱“東灘管理中心”)書記、主任鈕棟梁、中歐校友AMP俱樂部會長龐勇共同為中歐AMP-崇明東灘生物多樣性公益實踐基地揭牌,這一基地的成立,將成為未來中歐校友參與生態保護、開展公益實踐的重要平臺。
11月30日,由中歐AMP上海俱樂部組織,中歐校友會上海徐匯分會發起,攜手阿拉善SEE東海環保項目中心共同舉辦的秋葉奇緣——走進上海植物園公益行動,20組家庭,48位孩子和家長一起走進這座充滿生機與奧秘的植物園,共同見證秋季落葉的獨特魅力,并參與這場意義非凡的環保公益活動。
上海植物園,作為城市的綠肺,不僅是植物的王國,更是自然生態與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阿拉善SEE自去年10月與上海植物園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公眾可參與的科普教育平臺搭建,探索建設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的有效路徑。
“重新發現計劃”環保影像特別單元展映
12月5日,北京國際電影節·第31屆大學生電影節“重新發現計劃”環保影像特別單元展映活動在湖北工業大學圓滿落幕。本次活動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第31屆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SEE基金會,阿拉善SEE三江源環保項目中心、長江環保項目中心主辦,湖北工業大學、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上海銳訪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憨人文化承辦,中傳互動(湖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阿樂善基金會協辦,共同打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與影視融合盛會。
通過光影聚焦,我們見證長江及其周邊生態的壯麗與脆弱,更在環保與影視的深度融合中,找到推動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徑。從精心挑選的生態紀錄片展播,到快問快答環節的熱烈互動,再到論壇環節的深入交流,每一環節都凝聚著對生態保護的深切關注與行動力量。
祁連山雪豹監測項目啟動
12月4日,由海康威視STAR科技公益和青海省寶源生態保護中心(阿拉善SEE三江源環保項目中心)聯合發起支持的祁連山(門源縣國家公園區域)雪豹監測項目正式啟動,并在門源縣境內祁連山國家公園范圍內的老虎溝、硫磺溝、討拉溝、初麻院、寺溝等管護站,對專職管護員進行了設備使用和數據傳輸培訓。
該項目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的指導下,在門源縣國家公園區域內通過升級部署紅外相機監測設備,基于海康威視一站式訓練平臺開發雪豹識別算法,進一步完善祁連山國家公園區域社區的雪豹監測網絡。針對門源縣國家公園區域內的部分監測點位和棲息地開展雪豹監測,通過海康威視的產品和技術獲取雪豹在野外活動的影像資料,幫助提高雪豹的監測效率、更好地了解雪豹的生存狀態,并將數據提交至國家公園管理局,為制定雪豹相關保護政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進而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內社區監測模式可持續開展。
四川自然保護地巡護員技能大賽
12月3日,在孕育著無限生機與活力的唐家河,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阿拉善SEE天府環保項目中心主辦,四川省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四川省大熊貓科學研究院、成都天府新區愛思益生態保護中心承辦,SEE基金會、四川省大熊貓保護基金會協辦的“2024年四川自然保護地巡護員技能大賽”正式拉開序幕。
經過兩天的比拼,本屆四川自然保護地巡護員技能大賽共角逐出個人賽項和團體賽項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名,優勝獎若干。
2019年起,阿拉善SEE天府環保項目中心聯合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在全省519處自然保護地,開展“最美巡護員”系列活動,希望以此支持并改善巡護員現有野外裝備和人身保障條件,搭建巡護員學習交流平臺,樹立巡護員行業標桿,提升巡護員職業技能,呈現巡護員故事,增加巡護員自豪感和職業榮譽感,感染公眾環保行為轉變。項目發展至今,共評選出44名“最美巡護員”和10支“最佳團隊”, 為超過1500人次巡護員提供培訓,幫助多名獲獎者榮獲“國際巡護員獎”、全國婦女代表、“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帶動超過5000萬人次公眾的關注轉載。
黃河環保項目中心自然教育亮相新聞聯播
近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關內容,報道中展示了黃河環保項目中心資助支持的黃河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活動,作為河南地區守護黃河行動代表之一,彰顯了民間環保公益機構在黃河保護進程中的積極貢獻與生動實踐。
未來,黃河環保項目中心將繼續奉守阿拉善SEE“敬畏自然,永續發展”的價值觀,踐行“凝聚企業家精神,留住碧水藍天”的使命,凝聚各方力量,以實際行動推動黃河生態保護,持續為黃河生態健康與生物多樣性保駕護航,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東吳環保項目中心鄉村自然教育項目落地
12月2日,經過近三個月的課程設計和籌備,由阿拉善SEE東吳環保項目中心資助的鄉村自然教育環保項目,在拉市海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順利圓滿啟動。麗江市玉龍縣石頭鄉桃花小學32名二年級的孩子在老師們的帶領下走進拉市海濕地管護局,了解了濕地環境和鳥類遷徙的故事,近距離觀察越冬的候鳥,體驗大自然的魅力。
該項目不僅得到眾多公益部門、組織及社會團體的支持與幫扶,還為鄉村自然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案例,通過將課堂知識講解與戶外實地觀察相結合,并融入人文歷史地理熏陶的方式,給孩子們帶來豐富且深刻的學習體驗,有望為后續其他地區開展類似鄉村自然教育項目起到示范和借鑒作用,讓更多鄉村孩子受益于自然教育,提升環保意識。
寧蒙兩地會員企業交流
11月29日,阿拉善SEE塞上江南環保項目中心與內蒙古環保項目中心聯合舉辦的寧蒙兩地會員企業參訪與公益項目交流活動圓滿結束。此次活動以“公益路·寧蒙情”為主題,旨在深化兩地會員間的情感鏈接,推動區域生態保護與公益項目的協同發展。
本次活動的圓滿舉辦,不僅為兩地會員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臺,也為區域生態保護注入了新動力。未來,阿拉善SEE塞上江南、內蒙古環保項目中心將繼續深化合作,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承諾,共同守護綠水青山,譜寫區域協作發展的新篇章。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