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愛鳥周”系列公益宣傳活動(七)
跟蹤遼河口人工繁育丹頂鶴系列報道②|清脆鳴叫,第一只雛鶴出殼啦!
4月26日下午5點05分,在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鶴類繁育保護站,伴隨著一聲清脆的鳴叫,雛鶴用盡全力掙脫蛋殼,搖晃著抬起毛茸茸的腦袋,親昵地靠向等待已久的“鶴爸鶴媽”,畫出了暮春里溫馨的一幕。
從事人工繁育丹頂鶴31年的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鶴類繁育保護站工作人員——趙仕偉欣喜地說:“這是今年迎來的第一只半人工孵化成功出殼的丹頂鶴,整個孵化期為32天,通過觀察,它看起來很健康。”
3月25日下午,種鶴產下“卵寶寶”并自然孵化;4月10日上午8點30分,“卵寶寶”被送進孵化器,進入人工孵化階段;4月25日晚8點,雛鶴第一次叨破蛋殼,呼吸到了大自然的味道;4月26日下午5點05分,經過不斷努力,雛鶴終于擺脫蛋殼的束縛,用好奇的眼神與“鶴爸鶴媽”打招呼……
叨殼、出殼。
新生命的到來,讓“鶴爸鶴媽”忘記了疲憊。其實,從“卵寶寶”被送進孵化器開始,趙仕偉和幾位同事便放棄了休息,并設定鬧鐘,準時準點開展孵化工作,沒有人睡過一個整夜覺。
趙仕偉監測孵化器。
“盡最大努力確保孵化過程科學。”趙仕偉堅定地說,根據人工孵化丹頂鶴經驗,在孵化過程中,孵化器要根據它們的生長期設定不同的溫度,每隔兩小時就要將孵化器的蓋子打開放風,晾曬時間也要依據生長期由三五分鐘延長至七分鐘左右,同時要保證在放風時孵化器溫度恒定。
叨殼、破殼、抬頭、鳴叫、走路、進食……從一枚卵到一只雛鶴,每一個瞬間都是“鶴爸鶴媽”堅守的最好寫照。
人工喂食雛鶴“小一”。
4月28日上午,在小家伙破殼的第三天,記者視頻連線了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鶴類繁育保護站站長于長斌,透過鏡頭看到了毛色呈咖啡色的雛鶴正邁著悠閑的步伐,左瞧瞧、右看看,甚是可愛。
“小家伙成功破殼之前,我們就取好了名字——小一。”于長斌介紹,“小一”代表它是今年第一只半人工繁育成功的丹頂鶴,也寓意林濕人對丹頂鶴人工繁育工作的初心與堅守。
視頻連線時正值“小一”進食,只見趙仕偉拿著鑷子夾起小麥穗魚放到它的面前,“小一”先是看看、聞聞,才用嘴叼起魚兒品嘗。“小一”胃口很好,吃了4條小麥穗魚。“‘小一’出生后不到24小時開始進食,除了水,食物以經過人工精挑細選的小麥穗魚為主,配以綠色蔬菜,今天吃了一點剁碎的苣荬菜。”于長斌開心地說。
雛鶴“小一”正在進食。于長斌 攝
通過人工繁育可以為日益減少的野生丹頂鶴種群輸送新的成員,以達到擴大丹頂鶴野生種群數量的目的,同時可以加大對濕地生態保護,讓“鶴鄉”——盤錦的家底更加殷實,我市計劃“十四五”期間實現丹頂鶴野化種群500只。
今年,市林業和濕地保護管理局有序開展人工繁育丹頂鶴工作,確定繁育、野化放歸自然80只丹頂鶴的目標。從第一枚“卵寶寶”降生,到最后一只丹頂鶴出殼,整個孵化期將持續至7月中旬結束;隨著第一只半人工孵化丹頂鶴成功出殼,相信從一只到幾只、再到幾十只的喜訊將陸續從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鶴類繁育保護站傳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