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發現輪葉三棱櫟
輪葉三棱櫟
(2017年資訊)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西雙版納布龍州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輪葉三棱櫟,這一發現不僅對研究三棱櫟屬的分布很重要,而且在生物地理上也具有重要意義,更充分地支持了關于海南島起源的科學理論和相應的在動植物資源發現上的推測。
殼斗科是北半球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森林的主要樹種,是最大、最重要的木本植物之一,在北半球的森林生態系統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深入了解殼斗科的起源、系統演化和現代分布格局,是了解北半球森林區系起源和變換的一把鑰匙。
殼斗科共有8屬1047 種。其中,三棱櫟屬被認為是殼斗科最古老的類群,是研究殼斗科植物系統演化及大陸漂移和環境變遷的重要材料。三棱櫟屬是殼斗科中最小也是最晚發現的屬, 目前僅發現3種,分別是:三棱櫟,分布于云南南部和泰國北部;輪葉三棱櫟,分布于馬來半島和婆羅洲;第三種是分布于哥倫比亞的三棱櫟。三棱櫟屬植物為何會形成這種離散的分布格局?植物學者至今未有定論。
有趣的是,2005年香港嘉道理植物園在海南鸚哥嶺發現了輪葉三棱櫟,擴大了輪葉三棱櫟的地理分布范圍。令人興奮的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周仕順實驗室,近日竟然也在西雙版納布龍州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輪葉三棱櫟,這一發現不僅對研究三棱櫟屬的分布很重要,而且在生物地理上也具有重要意義。輪葉三棱櫟呈現出的云南—海南—馬來半島的分布格局,支持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朱華研究員提出的海南島起源理論。
海南島起源理論是從生物地理的角度提出的。該理論認為,海南島在始新世時可能連接著越南北部和廣西,后來隨喜馬拉雅隆升及印度支那地質板塊向東南的逃逸,發生了向東南的移動和旋轉, 最終到達了現在的位置。
根據這一理論可以推測,在越南、云南南部、廣西西南部可能發現更多的海南植物或與海南植物親緣的類群,反之亦然。例如,最近海南的鉤枝藤科植物在廣西西南部被發現;海南的特有種皺皮油丹在滇東南被發現;唇形科保亭花屬原為海南特有屬,現被證實在越南存在;同時, 三棱櫟屬植物在海南被發現,云南南部熱帶雨林下的大花十字苣苔亦在海南被發現。此次在西雙版納發現的另一種與海南同樣的殼斗科植物輪葉三棱櫟,更進一步支持了關于海南島起源的科學理論 。(王晨緋)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