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叢中話紅杏
????自然札記??78
杏花叢中話紅杏
去渭河堤壩的路上,遇見幾樹杏花盛開。
杏樹是薔薇科梅(櫻)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0m,樹冠圓整。小枝紅褐色或褐色。葉廣卵形或圓卵形,先端短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齒細鈍,兩面無毛或背面脈腋有毛。花單生,先葉開,白色至淡粉紅色,徑約2.5cm,花萼鮮絳紅色。果球形,徑2.5-3cm,黃色,常一邊帶紅暈,表面有細柔毛,核略扁而平滑。花期3-4月。果熟期6月。
3月5日我報道梅花初開時講過梅與桃、杏的枝條、花朵區別:
梅、杏、李腋芽單生,頂芽缺;梅、杏花多近無梗,李、紅葉李花梗較長;李花白色3朵簇生,紅葉李粉紅色花常單生。
而桃、山桃腋芽3,具頂芽;山桃萼筒無毛,桃有短柔毛。
今日看到杏花,覺得梅、杏、桃花徑、花色相近、相似,再補充花期易觀察到的區別:
梅樹小枝多綠色,桃樹小枝紅褐色或褐綠色,杏樹小枝紅褐色;杏花萼絳色光亮;梅花生1-2朵,白色至淡粉色,杏、桃花均單生,杏花白色至淡粉紅色,桃花粉紅色。
實際上,我今日看到的杏花大多是白色花,即使剛剛露出花心的花朵初綻時的粉暈并不明顯。
關于杏樹,為我國原產,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杏是核果類果樹中壽命較長的一種,在適宜條件下可生長二三百年以上。
2004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杏鄉”的甘肅鎮原縣,被譽為天下第一杏鄉,該縣杏樹栽培已有2000年歷史。
去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東烏素圖村古杏樹群成功入選“全國100個最美古樹群”,東烏素圖村古杏樹群平均樹齡212年,有古杏樹62株,樹形各異,距今有300多年歷史。
正如農諺“桃三杏四梨五年”所言,杏樹實生苗3-4年即開花結果。杏樹樹冠大,盛果期長,“蘭州大接杏”聞名全國,我們“華縣大接杏〞在關中也是遐邇聞名。
杏樹早春開花,繁密潔麗,北方栽植尤多,故有“南梅、北杏”之稱。除在庭院少量種植外,宜群植、林植于山坡、水畔。宋代梅堯臣的《初見杏花》詩中,“不待春風遍,煙林獨早開”一句描繪出“十里杏花村”的早春,似乎在幫前人杜牧解釋為何“牧童遙指杏花村”,但宋人的煙林沒有唐人的雨花更有意境。
而唐代吳融《途中見杏花》“一枝紅艷出墻頭”,北宋宋祁《玉樓春·春景》中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南宋陸游《馬上作》詩中的“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南宋葉紹翁《游小園不值》中的詩句“春風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我覺得是把白底粉暈、白里透紅的杏花寫得莫名其妙,真正“欲斷魂”。在繁密的杏花叢中,我懵懂之至:紅艷何處有?
唐代溫庭筠應該是個寫實詩人,其“紅花初綻雪花繁”一句道出杏花在遙遠的唐代應該也是花初綻淺粉色盛開時花潔如雪。北宋王安石則進一步印證 ──“縱被春風吹作雪”(《北陂杏花》)。
回來再查考了“一枝紅杏”:
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是從露在墻頭的一枝杏花看到了滿園的春色。杏樹確實是高大些易透出墻頭,這首詩確實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佳作,“紅杏出墻”宣告的是春天來了!
但之后,誰人把“紅杏出墻”的景致異化形成今天的俗艷,不可查考。有說始于宋代話本《西山一窟鬼》詩句“如捻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墻頭”,有說是元代著名雜劇家白樸的《雜劇·裴少俊墻頭馬上》使“一枝紅杏出墻頭”概念化。
但都說白樸的雜劇劇情由唐代白居易《井底引銀瓶》引發:“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其實該詩詩末是警醒少女──“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一千多年后,在白居易的故鄉下邽(渭南),早已拆墻透綠,杏樹隨處遇見,杏樹枝條紅褐色、杏花花萼絳紅色,確實可稱“一枝紅杏”。杏枝紅萼橫生、春意澎湃,杏樹白花繁麗、淑婉純潔,本沒有倚墻佇立的“一枝紅杏”回歸最初的春色……
2024.3.16-1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