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在閩發現植物新物種 命名為紅毛木莓
近日,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Keys刊登了題為Rubus tingzhouensis(Rosaceae),a new species from Fujian,China的研究論文,首次報道了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林貴燦老師和福建農林大學博士研究生安昌在福建長汀縣發現的一個薔薇科懸鉤子屬新物種——紅毛木莓(Rubus tingzhouensis)。據悉,該屬植物兼具觀賞、食用和藥用價值,此次發現為進一步研究該屬植物的生態功能和經濟、藥用潛力提供了新的物質基礎。這也是紅毛木莓在全球范圍內的首次報道。
紅毛木莓。
2023年4月,林貴燦在長汀的野外考察中,發現了一個形態不尋常的懸鉤子種群。這些植物具有卵形至長圓形披針形的葉子,呈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外形與木莓(Rubus swinhoei)相似。然而,仔細觀察發現這些植物的莖上密布紅紫色的長腺毛、柔軟的剛毛和淡黃色的短毛,與其他同屬植物顯著不同。這一特征引起了林貴燦的高度關注,他初步推測這可能是一個新物種。
為了確認該植物的新種地位,林貴燦采集了該物種的植物標本與樣品,并與多個同屬植物的模式標本進行詳細比對,確定了該物種在生活型、被毛、托葉形態等方面與其他近緣種的顯著區別。在福建農林大學博士研究生安昌的協助下,研究團隊利用二代測序技術組裝了該植物的葉綠體基因組,并結合系統發育分析,將其與46種懸鉤子屬植物進行了比較分析。分析結果進一步證實,該植物是一個新物種。鑒于其莖密布紫紅色長腺毛的顯著特征,研究團隊將其命名為“紅毛木莓”。此外,其種加名“tingzhouensis”來源于古地名“汀州”,寓意該植物是在該地區首次發現的。
經過一年多的追蹤調查,研究人員詳細記錄了紅毛木莓的具體形態和生境特征:其為藤本、藤蔓或灌木,莖呈灰褐色,圓柱形,頂端常通過著地生根繁殖。花果期為每年4月至6月。目前,該物種僅分布于福建上杭、長汀和武平的稀疏山坡森林、溪流邊緣及混交林下,海拔300~400米區域,數量有限。林貴燦介紹,懸鉤子屬植物在客家及畬族地區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主要用于治療肝炎、肝硬化腹水等疾病,同時因其獨特的形態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和食用價值。
此次發現不僅豐富了懸鉤子屬植物的多樣性研究,也為其在生態保護、經濟開發和藥用研究領域的進一步探索提供了重要支持。(記者 梁凱鴻/文 受訪者供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