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故事 | 最常見的鯉魚——紅褐鯉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魚綱 Pisces
目:鯉形目 Cypriniformes
科:鯉科 Cyprinidae
屬:鯉屬 Cyprinus (Linnaeus, 1758)
種:紅褐鯉 Cyprinus rubrofuscus Lacépède,1803
鯉魚,是咱們中華大眾極為熟悉的一種魚類,不僅大量的被人工飼養用以食用,民間也有很多關于它們的詩篇、成語和典故,像鯉魚跳龍門、臥冰求鯉、炰鱉膾鯉、鴻消鯉息。
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對鯉的記載,“鱗有“十”字文理,故名鯉《本草綱目》/李時珍”。而紅褐鯉,聽其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它們是一種紅褐色的鯉魚。
事實上,紅褐鯉的身體是呈青灰色,還有著深色描邊,像網紋一樣的鱗片。其名字的由來,主要是因其臀鰭、尾鰭下葉和腹鰭有不同程度的橘紅色或紅褐色,故而得名。隨著年齡增長,歲數和體型越大的紅褐鯉,其顏色通常也越深。
紅褐鯉身型粗壯,體長通常在70cm左右,極端個體可以超過100cm,體重可達30kg以上。其背鰭基較長,前后對應腹鰭到臀鰭,背鰭前部有一個顯著高于后部的“峰”,好似駝背。
紅褐鯉仗著超強的生存能力,廣泛的分布在我國的華東華南地區。不止如此,在境外,其分布地還有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越南、老撾等。甚至在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地,已經成為讓當地十分惱火的入侵魚類,對當地生態造成了嚴重影響。這都是由于紅褐鯉適應環境的能力太強,想要防治入侵的個體,是極為困難的。
紅褐鯉分布于淡水水體,幼魚喜歡在淺水水草附近成群活動。而當它們成年以后,除了天氣悶熱,水體氧氣含量不足時,偶爾出現在開闊的水面,多數時候生活于水體下層,不易觀察。從江河湖泊到濕地池沼均可生活,多見于稍有水生植物的礫石、泥沙質水底。作為典型的底棲類魚種,紅褐鯉主要以甲殼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紅褐鯉無論在靜水還是流水中均能產卵繁殖,春夏之交的繁殖季,它們會不分晝夜在近岸水草上產卵,激起波浪,這時暗紅色的魚鰭比較醒目,較容易觀察。
作為最常見的一種“鯉魚”,紅褐鯉一直是被大量人工飼養的魚種。事實上,早在殷商時期,中國便開始養殖鯉魚。發展到春秋戰國時代,世界上最早的養魚著作--《養魚經》問世,此書由范蠡編撰,其內,便記錄了鯉魚的飼養。直至今日,鯉魚仍然是除了四大家魚之外,幾乎最重要的食用魚類資源之一,對人類的漁業發展歷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了作為食用之外,紅褐鯉還被培育成各種觀賞魚類,包括我們熟知的錦鯉。紅褐鯉壽命很長,可以活到60多歲,比烏龜,甚至很多人類還要長壽。日本有一條著名的錦鯉“花子”于1751年降世,1977年7月7日去世,享年226歲,是有記錄以來最長壽的錦鯉。
紅褐鯉生命力頑強,無論寒暑,缺氧等環境,皆能適應,使得它們的野外種群昌盛。現如今,長江流域啟動十年禁漁計劃,使得它們的野外種群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但愿這種歷史悠久的魚類,能夠繼續延續它們的種族發展,繼續徜徉在廣闊的江河湖泊之間。
文字:白鱀 黑寶
圖片:白鱀 抱抱熊 網絡
視頻:騰訊視頻
(網絡素材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