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頭哈那鯊
扁頭哈那鯊
中文名:扁頭哈那鯊
別名:寬鼻七鰓鯊,七鰓鯊
英文名:Broadnose Sevengill Shark
拉丁學名:Notorynchus cepedianus
軟骨魚綱——六鰓鯊目——六鰓鯊科——哈那鯊屬——扁頭哈那鯊
原產地:廣泛分布于大部分溫帶海域。南大西洋西部:從巴西南部到阿根廷北部;南大西洋東部和印度洋西部:從納米比亞、南部非洲到印度;西太平洋:來自日本南部、韓國、中國、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塔斯馬尼亞、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東太平洋: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從秘魯到智利中部。
扁頭哈那鯊分布地
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屬于VU(易危)
扁頭哈那鯊身體又大又厚,頭部寬闊,口鼻部鈍。上顎有鋸齒狀的尖齒,下顎有梳狀的牙齒。單個背鰭起始于腹鰭的后面。上尾鰭比下尾鰭長得多,并且在尖端附近有很小的缺口。背面呈銀灰色至棕色,當從上面看時以便與深色水相融合。與此相反,它的腹部顏色蒼白,從下面看時與陽光照射下的水融為一體。身體和鰭上散布著黑色和白色的小斑點。幼魚的鰭通常帶有白色的邊緣。
扁頭哈那鯊
扁頭哈那鯊屬于底棲鯊魚,通常被發現在淺海和海洋的大陸架上,活動范圍從海灘到570m的范圍。常見于淺海灣和靠近海岸的地方,經常在海浪線上捕獲,但體型較大的成年鯊魚會進入離岸更深的水域和海灣中的深水道。活躍且游泳能力強,經常被發現在海底底部穩定而緩慢地巡航,有時也會在水面被發現;攻擊獵物時可以快速沖刺。它在海灣中的運動與潮汐周期相協調,隨著潮汐的上升和下降而移動。
扁頭哈那鯊
扁頭哈那鯊卵胎生。一窩幼崽的數量達到82只。懷孕的雌性會將幼崽產在在淺水灣后不再理會。妊娠期12個月。繁殖周期大概是兩年一次。幼鯊出生時長度在45至53㎝之間;雄性在150至180㎝之間成熟并達到至少226厘米;雌性在192至208厘米之間成熟并達到至少288㎝。最長個體記錄4米。平均壽命21.5年。
扁頭哈那鯊
以任何東西為食,包括其它鯊魚、鰩魚、銀鮫、硬骨魚、盲鰻、海豚、海豹、鯊魚卵殼、海蝸牛和哺乳動物的腐肉(包括老鼠和人類)。被激怒時具有攻擊性,并被認為對開闊水域中的人們具有潛在危險。扁頭哈那鯊會成群結隊地捕獵來獲取更大的獵物,使用偷襲等戰術取得成功。進食后,它會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緩慢消化食物,并可能持續數周直到再次進食。大白鯊等大型掠食性鯊魚對其可能是一種威脅,并且這種鯊魚之間存在自相殘殺的現象。
扁頭哈那鯊
這種鯊魚體型龐大,在某些地區數量豐富且肉質上乘,使其成為多個產區的漁業對象。它的肉和魚翅在美國、巴西、西班牙、德國、荷蘭和以色列等國家很受歡迎,并被包裝成冷凍食品。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澳大利亞南部,運動和商業漁民捕撈它以供人類食用;在中國也利用它來生產優質皮革,用它的肝可生產高濃度維生素A;自1960年代以來在阿根廷一直舉辦鯊魚捕撈比賽,用釣竿和卷線器進行捕撈。
扁頭哈那鯊
扁頭哈那鯊也是水族館中的常客,在多地的水族館中都可以看到,但是它有襲擊工作人員的記錄。
無亞種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于鯊魚攝影師Andy Murch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