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花朵皎潔、猶如雪球的四藥門花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花朵皎潔、猶如雪球的四藥門花
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 R.Br.)是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目下的科,有27屬約140種,其中不少物種是著名的觀賞花木,比如中華蚊母、金縷梅、楓香樹、半楓荷、檵木等等。
(楓香樹)
金縷梅科植物不少是古老的孑遺物種,在地質時期,從白堊紀及第三紀的地層里都發現過金縷梅科植物的化石。而我國是金縷梅科植物區系的現代分布中心,還可能是它的起源中心,不少都是我國特有的古老原始的孑遺種屬。比如山銅材屬、半楓荷屬、雙花木屬、殼菜果屬、四藥門花屬、牛鼻栓屬、山白樹屬等都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
(中華蚊母)
在這些特有的種屬植物中,許多物種都面臨瀕危,因而在1999年國家首次頒布《國家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名錄(第一批)》中,關于金縷梅科瀕危植物有5種,序號為161到165,分別為山銅材、長柄雙花木、半楓荷、山白樹、四藥門花,前面我們陸續介紹了幾種,今天我們介紹一下四藥門花。
四藥門花(Tetrathyrium subcordatum Benth.),是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四藥門花屬(Tetrathyrium)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2米;小枝無毛,葉革質,葉片卵狀或橢圓形,先端短急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上半部有疏鋸齒;托葉披針形,被星狀毛。
頭狀花序腋生,有花約20朵;花白色,兩性,自花授粉;萼筒被星狀毛,萼齒5;花瓣5,帶狀,長1.5厘米;雄蕊5,花絲極短,花藥4室,瓣狀開裂;退化雄蕊叉狀;子房半下位,2室,有星狀毛。蒴果近球形,直徑1-1.2厘米,被星狀柔毛,基部有宿存萼管;種子長卵圓形,長7毫米,黑色,種臍白色。花期為9月至次年2月,其中9–10月為開花高峰期,之后為零星開放;有時剛剛凋謝的花序所在的葉腋會長出新的花序繼續開放。
四藥門花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分布在我國的廣東(中山五桂山)、廣西(龍州)、貴州(荔波茂蘭)以及香港(大嶼山等地區)的狹窄地帶,自然生長于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石山常綠闊葉林中,土壤為肥沃的赤紅壤,呈酸性,富含腐殖質,含水量較高。
四藥門花于1861年被發現,并且被命名發表于《香港植物志》,然而,將近一個世紀,都未曾在香港以外的任何地方再發現過。直到1957年6月,才在廣西龍州的常綠闊葉林里再次找到,植株極為稀少。
(白花檵木)
(四藥門花)
四藥門花屬和金縷梅科的檵木屬(Loropetalum)植物比較相似,尤其是白花檵木,很容易混淆。區別在于四藥門花的花瓣為5瓣,而檵木屬的花的花瓣為4瓣。
(金縷梅)
(紅花檵木)
四藥門花屬是金縷梅科比較原始的種屬,為我國特有古老孑遺單種屬植物,和同科的活塞花屬(Embolanthera)(常綠種屬)、檵木屬(落葉種屬)以及金縷梅屬(Hamamelis)(落葉種屬)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親緣關系,因此在植物分類進化和系統學研究上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四藥門花由于分布區域狹窄,自然種群稀少,每個區域分布點僅有數十株,自然繁衍困難,因而在1999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名單,級別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界定級別為瀕危(EN)。
四藥門花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被列入國家級保護后,由于分布地分散,植株數量較少,管理難度較大,因而相關部門重視度不夠,雖然也有人工研究和栽培,整體來說形勢不容樂觀,近半個世紀以來數量并沒有顯著增加,因而希望能加強保護措施。
https://mp.weixin.qq.com/s/WbS4zolhemrkut9FndiR3g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