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關鍵期難度加大 強力措施至少持續幾周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左)在北京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進行實地調研。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增強/攝
連續56天無本地新增確診病例后,6月11日,北京市通報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后,北京進入“非常時期”,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由三級調至二級。
中國疾控中心與北京市疾控中心日前成立聯合調查組,流行病學、病毒學、環境衛生等領域多位專家加入團隊,致力于分析此輪疫情的具體情況,他們已多次前往新發地批發市場查證。
為何在海產品區域局部環境下,容易形成高病毒含量的傳播中心?北京此輪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還有多久,能給各地和各國提供哪些經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日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進行獨家專訪。
全國針對幾乎所有的農貿市場開展風險排查,目前沒有發現北京之外的市場有隱患
中青報·中青網:(6月24日下午)我們看到,剛剛幾位專家拉著行李箱出發,他們是去哪里?
吳尊友:他們是聯合調查組成員,再赴新發地,主要目的是在徹底消毒前,查證病毒存活和傳播的物理環境。此次也有環境衛生領域的專家加入其中,力圖搞清楚為何在新發地海產品區這樣的局部環境下,容易形成高病毒含量的傳播中心。
中青報·中青網:在此之前,專家團隊去過幾次,主要研究哪些方面?
吳尊友:事實上,聯合調查組已經多次前往新發地進行觀察和采樣。僅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專家,就曾三進新發地,查看新發地中不同地點、不同物體表面的污染情況。
之前,也有消毒方面的專家進入新發地,他們主要了解在新發地的環境下,用何種方式進行消殺,以及使用何種消毒劑最適合。
中青報·中青網:北京和武漢的疫情源頭都指向農貿市場,表明潮濕、陰冷的地方似乎適合病毒生存,農貿市場是否是防控的重點?
吳尊友:北京市內有很多農貿市場,事實上,國家已經進行了相關的部署,不僅北京市,在全國已經針對幾乎所有的農貿市場開展了風險排查。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沒有發現北京之外其他市場有隱患,還是比較安全的。
中青報·中青網:當前,北京對疫情的防控面臨怎樣的難題?
吳尊友:基于武漢的經驗,北京很快采取了措施。北京地域大,人口數量多,且人員來自全國各地,對疫情傳播擴散的影響遠遠大于武漢。這也使得對人和人之間接觸情況的界定難度更大,也可能會出現個別新冠肺炎發病者的密切接觸者沒有被鎖定。
不過,因為整體采取措施及時,即使如此,也不會造成更大范圍的擴散,最多是在其家庭和工作環境中出現局部的聚集性疫情。
無癥狀感染者不會憑空出現
中青報·中青網:北京接下來幾天的確診病例數取決于篩查的力度嗎?
吳尊友:其實不是篩查力度越大,就會發現越多。總共就這么多病人,篩查再擴大也不會發現更多。只是還有些零星的病人,在主要的傳播線路外的分支上,或者稱為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可能沒有被全部鎖定,有可能因為他們而造成某個點的局部聚集性傳播。
這些尚未發現的感染者在哪兒,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很難做到查一個是一個,這時候就會把篩查面鋪得廣一些。擴大篩查也是按科學的風險評估來做的。目前必須進行核酸檢測的人有密切接觸者、去過高風險地區的市民、處在高風險環境中的人,還包括醫務人員以及在醫院診療環境中就診的其他病人、服務行業工作人員等。
中青報·中青網:目前的篩查工作進行到怎樣的程度?
吳尊友:篩查是按照感染風險的高低情況來進行部署的。目前,北京市對密切接觸者、高風險地區周邊環境的人、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已經篩查完了。現在逐漸鋪開的,更多是愿檢盡檢的人群。同時,按照北京的規定,離京人員也需要檢測。
中青報·中青網:北京有無必要進行全民核酸檢測?
吳尊友:北京市及時發現疫情,及時應對,沒有給新冠病毒太多時間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因此,沒有對北京全部市民檢測的必要。
中青報·中青網:對于北京市民的核酸檢測結果,有什么新發現?
吳尊友:我去過北京的核酸檢測點了解情況。來自一線的聲音是,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結果比例,并非隨著排查時間增多而明顯增加。檢測結果更與被檢測者的地理位置直接相關——來源于新發地周圍的地方,查出陽性的可能性就高,越遠離這些點就越低。
中青報·中青網:做過核酸檢測且呈陰性,就意味著基本安全嗎?
吳尊友:關于核酸檢測陰性,是否就安全,情況比較復雜,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如果未到過高風險區,未和感染者接觸,呈現陰性,基本就是安全的。
如果去過高風險地區,或者與感染者有接觸史,有以下兩種出現假陰性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咽部有病毒但采樣沒有采集到,沒有查出來;也可能肺里有病毒,但咽部沒有或很少,咽拭子沒有采樣到。核酸檢測結果,與工作人員采樣的質量有關,也要和被采樣者的流行病學史和臨床癥狀結合來進行診斷。
中青報·中青網:如何有效地阻止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播?
吳尊友:無癥狀感染者不會憑空出現,他一定是接觸了感染者。目前在北京,已經發現的感染者都已在住院治療,密切接觸者也都在各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在外碰到一個無癥狀感染者的概率幾乎沒有,不會對北京造成太大的威脅。
新冠病毒難借食品外包裝傳播
中青報·中青網:目前,市民是否可以安心去超市購物?流通的海鮮類食品是否可以放心食用?
吳尊友:要看食品的產地。目前的瓜果蔬菜應該說都是產自非疫情流行區,在供應鏈上也是安全的,不用擔心。國產海產品也沒什么問題。進口的產品,必須經過檢驗,也是沒有問題的。
中青報·中青網:北京一名確診病例為外賣員,曾在“餓了么”平臺接單送餐,吃外賣是否有感染的風險?
吳尊友:訂外賣是否會感染新冠肺炎的問題較為復雜。從送餐者角度看,要根據外賣員的感染狀況分析和判定。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如果外賣員在發病期間配送,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
但以北京市現在的篩查力度來看,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在國家應對新冠肺炎的系列防控措施中,相關的防控指南明確,服務性窗口應作為重點監督管理的人群,比如出租車行業、公交及長短途客運、餐飲業,以及銀行、外賣、快遞等。目前,這些行業的相關工作人員,已列入重點篩查的人群,且已經基本完成核酸檢測。
中青報·中青網:排除與外賣員的接觸,會不會存在食品被污染致訂餐者感染?
吳尊友:事實上,至今尚未出現有人因訂外賣感染新冠肺炎的情況。外賣員感染病毒,污染物品表面,通過接觸后傳播給訂餐者的可能性也比較小。現在氣溫較熱,加上環境干燥,不太可能借助訂餐食品外包裝傳播。
中青報·中青網:食品如果有被污染,基本的途徑是被含病毒的水、含病毒的包裝污染,或是食品加工者攜帶病毒進行了污染。現在國內、國際間對食品的檢驗檢疫,是不是有更嚴格的措施可以保證安全?
吳尊友:檢驗檢疫的力度會更大。其實這類感染很少,從消化道途徑(吃東西)感染的病例,目前還沒有報道,多數感染還是接觸傳播。
中青報·中青網:目前的食品如果產地屬于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生產環節中造成污染又通過冷鏈運輸,有可能污染嗎?
吳尊友:有可能。不過,檢驗檢疫過的食品,應該說都是安全的。最好暫時盡量不要進口疫情嚴重國家的食品。
新冠疫苗不一定是“免疫通行證”
中青報·中青網:關于新冠肺炎疫苗的問題,有報道稱,絕大多數感染者的抗體水平在感染后兩到三個月后出現明顯衰減,新冠疫苗也許不能成為“免疫通行證”,您怎么看?
吳尊友:實際上,疫苗的問題比較復雜。并非有了疫苗,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隨著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加深,我越發感覺到情況不像最早時那樣樂觀。
這源于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引起人類患病的冠狀病毒不只新冠病毒,還有非典、中東呼吸綜合征以及其他的冠狀病毒。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哪一種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可以用疫苗預防。
二是,感染新冠病毒后,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其他冠狀病毒的抗體通常持續在半年至一年,而新冠病毒的抗體可以持續多久還有待研究。最新的研究發現,以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幾個月后抗體就會下降,甚至下降到檢測不到。
人類用疫苗預防疾病的基本原理是:當人體感染病毒后,人體的免疫系統能自然地產生保護。研制疫苗就是模仿這個自然感染、自然免疫的過程。如果自然感染后,人體都不能形成免疫力,我們研制的疫苗也就沒辦法來保護人。
人類自然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不能形成免疫力,到目前為止,沒能研制出來有效預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新冠肺炎病毒可能不像艾滋病病毒那么極端,但也可能不像麻疹和其他傳染病那樣,通過疫苗可以產生長時間的保護。
根據現有的發現綜合來看,感染新冠病毒后,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是有時間段的,也就是說,疫苗也只能保護一段時間,這就構成了很大的挑戰——要求國家生產大量疫苗,同時要求人一直接種。
中青報·中青網:有一種說法是疫苗能在今年年底問世,也有希望被大規模應用。您怎么看?
吳尊友:應該說,目前疫苗還是當下最有希望的防控措施。無論是從世界,還是從中國的研制情況來看,進展都非常順利。按照中國不同的策略,當下有幾種疫苗的研制工作都在有效推進,這些疫苗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應用,應該問題不大。
近日北京發現的新增病例并非在門診和社區出現
中青報·中青網:目前說“疫情得到了控制”,是基于哪幾個指標判定的?
吳尊友: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新的感染不再發生了,或者說,新感染發生的數字比前幾天大幅度減少。
通常一個疾病的發生,反應在一個人身上有三個時間點:一是病毒感染人體的時間,這個時間通常病人自己不知道,我們醫生也不知道,沒法精準推算,只能根據平均潛伏期知道一個大概的區間,比如感染時間可能是患者發病的前3天到5天。
第二個時間點是患者出現臨床癥狀的時間,發燒、頭疼、咳嗽等,但不是每個人出現癥狀就會馬上就醫。第三個時間點是就醫診斷時間,我們現在每天報告的病人數,實際上不是新感染人數,是前一天就醫診斷的病人數,這等于說,現在發現的病人多數是在采取防控措施前就已經感染了,他們的發現是前期感染患者的逐漸釋放。
在北京市采取防控措施后,新感染的人數已經明顯大幅下降,但其下降趨勢需要一個時間段才能反映出來。
目前北京的防控節奏是,6月11日報告首例病例,6月12日開始采取措施,6月13日措施全面落實。6月13日以后,如果措施全面徹底有效,應該說隔一個潛伏期14天后,就不會再有新的病例發生,但措施也不是一下就能全部到位,所以到現在,一些零星的病例出現也是很正常的。
中青報·中青網:6月24日至27日,北京每天新增病例一直是兩位數,這說明什么?
吳尊友:近日發現的新增病例并非在門診或社區出現。比如豐臺區是在隔離觀察人群中出現的,他們是在防控措施落實前,就已經感染了。由于是隔離管理人群,所以不會在社會上傳播。
中青報·中青網:這是否意味著,北京這輪疫情不會向武漢當初那樣發展?
吳尊友:從目前的情況看肯定不會,這一判定是建立在一系列流行病學數據的基礎上。同時,考慮防控力度,當北京第一時間鎖定新發地是可疑源頭時,立即對新發地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核酸檢測,發現了很多病人。其中相當比例的人核酸檢測的結果是陽性,這表示他們還在感染早期,沒有發病。
這也提示,北京采取措施及時。在武漢發生疫情后,全國其他30個省級行政區也有武漢、湖北其他地區被感染的患者流入,我們都成功地控制住了,沒有1個省份超過2000個病例。
所以我們對北京充滿信心。我個人估計,北京這次病例總數應該在400左右。
中青報·中青網:何時北京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為零?
吳尊友:準確來說,歸零還不能說是徹底杜絕。從目前的情況看,北京的病例數量可能會有一些波動,比如到達0后,又會出現零星的病例。對于傳染病來說,這是經常發生的。
北京市這次疫情,估計還需7天至10天才能把疫情徹底控制住。但在之后,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歸零后能不能徹底鞏固。當患者數字經過小波動之后,在較長的時間內沒有新病例發生,就表示傳播被徹底阻斷。如果感染人數反彈,就需要在反彈后再次清零后,再觀察一個最長潛伏期(14天)。
新冠肺炎可能從此改變人類的工作生活方式
中青報·中青網:新冠肺炎病毒易存活在陰冷的地方,是否意味著在夏季、溫度高的地方情況會好些?
吳尊友:傳統的對呼吸道傳染病的認識是這樣,但新冠肺炎打破了這個認識。一方面,像溫度比較高的環境比如印度、非洲地區,疫情還是非常嚴重的;另一方面,北京這輪疫情又發生在夏天,這些使得我們重新審視新冠肺炎流行特征。
它不像我們傳統認識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氣溫低的冬、春季,目前新冠肺炎似乎是一年四季都能發生。
中青報·中青網:如果疫情持續到秋季、冬季,天氣轉冷是否會是新一輪考驗?
吳尊友:從北京來看,疫情的反復或再次流行,隨時都可能發生。如果稍微放松,就會造成更大范圍的擴散,不用等到秋季、冬季。這就提醒我們的防控工作要常抓不懈,進行“常態化防控”。未來,對新冠肺炎的防控可能沒有季節性的差別,每月、每天都進行日常的防控工作。
中青報·中青網: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什么時候能徹底結束?
吳尊友:只要世界上其他國家仍有疫情,中國隨時都有可能從境外輸入病例,之后如果不能及時發現,疫情很快就會傳播擴散。中國疫情何時結束,取決于世界疫情的整體狀況。
全球疫情目前“穩定在高水平階段”,除非找到有效的疫苗,新冠肺炎可能從此改變人類的工作生活方式,人類可能要適應與新冠肺炎病毒長期共處。
如果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長期持續,我國將一直會存在反復的風險。像當前戴口罩、勤洗手等習慣,保持社交距離,要保持較長的一段時間。
中青報·中青網:下一步北京的防控方向和重點是?
吳尊友:對北京來說,主要傳播方式已經切斷,疫情總體得到控制,遺留少數未發現的感染者,需要依靠核酸檢測盡快、盡早發現。這項工作還會加強,側重于有感染風險的人、有需要檢測的人。另外就是對新發現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管理,實際上這部分工作已經做得比較到位了。
目前還有極少數不在我們管控范圍內的新發現病例,對于這部分人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發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青報·中青網:現在是北京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這個關鍵期什么時間結束?
吳尊友:現在北京確實處于防控非常關鍵的時期。雖然把病例數控制在一個低水平上,但病例相對分散,不像一開始在新發地一帶這么集中。現在分散的區域更廣了,防控的難度更大了。
并且,經過十幾天高強度的連續防控后,工作人員可能已出現疲勞狀態。畢竟在此輪疫情之前,大家已經奮戰了幾個月。不過,還是要咬緊牙關,因為一兩個病例就可能讓疫情重新蔓延,前功盡棄。所以,這樣強力的措施還是要持續一段時間,至少幾周。
中青報·中青網:因為這輪疫情,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由三級調至二級,何時能調回三級?
吳尊友:防控級別的調整需要綜合考慮。第一看疫情,如果病例數沒有降到0,或者降至0后沒有持續一段時間,不可能降低防控級別;第二還要進行整體的風險評估,如果北京疫情徹底控制住了,但周邊的省份疫情嚴重,也不能下調。如果周邊省份一直維持低水平,北京下調就會更快。
中青報·中青網:北京此輪疫情防控能給各地和各國的防控提供哪些經驗?
吳尊友:有兩個方面重要啟示:一是快速響應。北京經過56天零病例,當再次出現首例新冠新增病例后,很快鎖定傳染源頭——新發地,立即采取強力措施,沒有給病毒在更大范圍內傳播的機會,避免了北京重蹈2003年非典覆轍,避免了出現第二個武漢。二是這次疫情再次發生在批發市場,集中在海產品銷售區域,為今后預防類似疫情提供了新的防范點,同時,也為病毒溯源提示了新的方向。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