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生態環境部部長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三條中國經驗
媒體: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作者:張藝
專業號:孫瑩
2023-03-09 09:56:32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介紹,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推動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這是中國首次作為主席國引導和推動聯合國環境領域的重大議題談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歷程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國烙印。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介紹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三條中國經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宋繼祥/攝
談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黃潤秋給出三條可供國際社會借鑒的中國經驗。
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系列重要理念。COP15有全球193個國家近2萬人參加,生態文明成為了大會的主題,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二是中國生態治理的制度舉措。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的體系,尤其是創設生態保護紅線機制,把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重要的生態系統、敏感的生態系統劃到紅線里去,約30%的陸域國土面積在紅線保護范圍內,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三是10年來實施的大規模生態修復。在國家層面,實施了44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項目,還有一大批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聯合國環境署評價,這些項目是當下最令人鼓舞、最具雄心、最有希望的大尺度生態環境項目范例。在地方層面,各地加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環境質量提升、水生態修復。“現在大家到各個地方去,都希望沿著治理好的河流看一看,水清岸綠,老百姓有很好的生活休閑空間,這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黃潤秋說,“通過這些,我們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共贏。”
閱讀
454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