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云南北上的亞洲象,如今過得怎么樣啦?
“短鼻家族”重返西雙版納后,地方政府和林草部門始終以精準監測與智能預警為盾,默默守護人象安全。4年來,象群雖偶有個體短暫離群或回歸,也曾迎來新成員的加入,但種群活力持續攀升:4年間新增4頭健康小象,家族“人丁興旺”。如今,“短鼻家族”已整合為一群體,并與“大缺耳朵”家族匯合,形成了28頭象成員的“大家族”,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的大渡崗鄉大荒田村高井村小組附近穩定活動,當地林草部門實時監測、動態關注,各項情況均平穩有序。
2021年,云南亞洲象“北上南歸”之旅引發全球“圍觀”,成為國際社會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更是“美麗中國”遞向世界的靚麗名片。時光荏苒,象群安然“回家”已逾4年,但中國踐行生態文明、守護野生動物的腳步從未停歇。國家自然資源部門、林草部門和各級政府持續推動亞洲象等旗艦物種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象群“北上南歸”后,各級部門進一步加大亞洲象保護力度,以系統施策提升科學保護水平,織密護象“安全網”。
開展棲息地保護修復:云南省林草局聯動普洱市、西雙版納州政府,深入踏查亞洲象適宜棲息地,結合村落分布、民生需求、農事規律等因素,進一步明確亞洲象主要棲息地,開展棲息地修復,在適宜區域林下與林窗地帶種植牧草1.2萬畝,補充食源,緩解亞洲象“闖農田覓食”帶來風險,減少人象活動空間重疊、資源競爭,不斷推進“人象隔離”。
精準管護全程護航:在原有監測預警體系基礎上,組建80人專業護象隊,堅持“人隨象走、一群一策、全程監測”,以柔性引導化解象群擴散風險,4次成功避免“短鼻家族”再次北上,用精細化管理守護象群遷徙安全。
跨境保護共筑防線:針對中老邊境跨國象群保護,西雙版納州政府與老撾北部三省政府攜手將劃定的跨境聯合保護區域由300萬畝提高到500萬畝,13次召開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年會,通過物資援助、聯合巡護、村民互訪、技術培訓等舉措,實現亞洲象跨境遷移的監測保護,讓“中老跨境保護”成為全球典范。
預警應急守護民生:為降低象群穩定分布后群眾面臨的肇事風險,升級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體系,視頻、音頻預警系統全面覆蓋象群集中活動區,1分鐘內即可將避讓信息推送至附近村民;“云南省亞洲象監測預警”手機APP注冊用戶超30萬戶,讓民眾隨時掌握象群分布、數量與活動情況,實現“知象避象”精準化。
保險托底化解民憂:云南省穩步提升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投入,自2010年探索建立該制度以來,累計投入超8.12億元;2024年全省投保金額首次超過1億元,其中亞洲象分布區的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和臨滄市投保資金達6745萬元,占全省的63.65%。通過提高亞洲象肇事農作物損失補償標準,切實為群眾紓困,這一舉措獲國際廣泛贊譽,并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貿易公約(CITES)第77次常委會上,被秘書處官方點贊并向全球推廣。
科研賦能保護升級:國家林草局與云南省政府共建“亞洲象國家保護研究中心”,組建高水平學術委員會,搭建國際科研平臺,聚焦人象沖突緩解、棲息地修復等關鍵課題持續攻關,為保護實踐提供科學思路與技術支撐,讓“護象行動”始終沿著專業軌道前行。
如今,亞洲象保護已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云南正積極創建亞洲象國家公園,各級政府在強化保護的同時,探索生態補償新機制,推動“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同頻共振——通過國家公園建設與系列保護工程,既守護野象種群與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又從根源減少人象沖突。
從“短鼻家族”的平安遷移,到旗艦物種保護的全面升級,我們不僅見證著亞洲象保護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更親歷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愿景照進現實。
人民日報客戶端云南頻道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