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首次鳥類調查完成,有這些喜人發現
2月22日至23日,市林業和濕地保護管理局組織生態監測科技術人員,在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今春首次季鳥類(雁鴨類)監測工作。在連續2天的監測里,共記錄鳥類24種7500余只,隸屬7目8科。其中,雁形目鴨科種類最多,且近3年來首次同時同地出現14種鴨類,鳥類物種和數量上都高于往年同期,這說明我市加強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后成效顯著。
遼寧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渤海遼東灣的頂部、遼河三角洲中心區域,總面積80000公頃,是一個以保護丹頂鶴、黑嘴鷗等珍稀水禽及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目前記錄有17目66科300種鳥類,是多種鳥類的理想棲息繁殖地和遷徙停歇地,形成了具有較高生物價值的物種庫和基因庫。
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鳥浪
“鳥類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豐富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功能的完整性起到了關鍵作用。此次監測,一方面作為保護區鳥類物種組成和分布格局等的本底資料,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分析鳥類與棲息地的關系,從而為保護區制定適宜的保護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據。”生態監測科工作人員李鳳麗介紹說。
工作人員在現場監測
本次鳥類調查選取了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三角洲水庫、灘海站、瞭望塔、八道溝等11個監測點。在三角洲水庫監測點,李鳳麗告訴記者,監測中發現三個現象:一是近3年來首次同時出現14種鴨類;二是首次在一個地方監測到310只斑頭秋沙鴨群;三是近3年都有兩只白尾海雕出現在此處,尚不確定每年是否均為這兩只,但此現象值得被記錄。
大量鳥類飛過天空
在為期2天的調查中,共監測到24種7500余只鳥類,其中豆雁4285只、銀鷗1106只、針尾鴨430只,是數量較多物種。調查發現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2種——丹頂鶴和白尾海雕;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種——灰鶴、紅隼、花臉鴨和班頭秋沙鴨。調查結果顯示,鳥類物種和數量上都高于往年同期,這說明我市加強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后成效顯著。預計隨著天氣轉暖,我市即將迎來鶴鸛類、鸻鷸類鳥兒遷徙高峰。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