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以水為筆 繪就詩意畫卷
媒體:廣州市海珠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廣州市海珠區融媒體中
專業號:海珠濕地
2022-10-08 15:25:18
兩千多年來,珠江畔文脈延綿、鐘靈毓秀,城與詩相互交融。漫步在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水清、河暢、岸綠、花美,大自然以水為筆,繪就詩意畫卷。
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里的水稻田。(來源: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
經過近十年的濕地修復工作,海珠濕地從飽受侵蝕、瀕臨消失的萬畝果園,變成了具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水稻田濕地等多種生態系統的國家濕地公園。打造水稻田生態系統,正是海珠濕地在豐富生態系統多樣性方面的嘗試之一,水稻田為生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
麻雀在海珠濕地水稻田覓食。(來源: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
2021 年 11 月,廣東海珠高畦深溝傳統農業系統入選第六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這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新增項目。廣東海珠高畦深溝傳統農業系統的核心區域就是海珠濕地,千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的人們創造了全球罕有的城央農業文化遺產。豐收時節,荔枝、龍眼、番石榴、黃皮等嶺南佳果掛滿枝頭。
海珠濕地荔枝掛滿枝頭。(來源: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
海珠濕地龍眼豐收。(來源: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
這里是重要的嶺南果品種質資源庫,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數百個品種,果樹上還孕育了野生菌類。垛基果林濕地延續獨有的 " 垛基果林 " 空間,將單一果林變成 " 四季百果林 ",全年可滿足各類生物食源需求,提升果林濕地生態服務功能。對市民來說,則又多了一處都市田園生活體驗地,可以充分領略 " 水鄉、花鄉、果鄉 " 的濕地特色風貌。
果樹上生長著野生菌類。(來源: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
海珠濕地的楊桃掛滿樹枝。(來源: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
海珠濕地作為可及、可達、可享受的 " 世外桃源 ",生動詮釋了在繁華大都市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模式。
來源:廣州市海珠區融媒體中心
閱讀
58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