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合會“綠色轉型重大科技創新”專題政策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杭州及線上召開
2025年3月7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綠色轉型重大科技創新”專題政策研究項目(2024-2025年)啟動會在杭州召開。會議由項目外方副組長、國合會委員、霍蘭德奈特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能源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張紅軍與項目中方核心專家、白馬湖實驗室副主任范海東共同主持。國合會中方首席顧問劉世錦和外方首席顧問魏仲加出席會議并致辭。
項目中方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浙江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白馬湖實驗室主任高翔詳細介紹了項目總體情況。研究將從新能源技術革新路徑、支撐新能源發展的新型電網模式研究和支撐新能源發展的儲能體系研究三個角度開展工作,計劃通過分階段推進技術調研、國際交流合作活動,形成兼具科學性與實操性的政策建議,為中國能源綠色轉型提供決策支撐。
項目外方組長、國合會委員、能源創新中心創始人何豪指出,隨著推廣規模的擴大,新能源技術成本正在快速下降,應用的速度和規模是進一步推動成本降低、形成良性循環發展的關鍵。項目組需加速研究保障電網可靠性和提升靈活性的核心措施,以加速中國向零碳電網的轉型。
國合會特邀顧問、能源創新中心中國項目高級主任孟菲對中國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網做出展望,表示國際社會對相關關鍵技術與政策的需求日益迫切。
項目組核心專家、浙江工業大學能源與碳中和科教融合學院副院長張士漢闡述了新能源技術革新路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計劃。項目組將圍繞風光技術的發展潛力、技術演變趨勢及技術革新路徑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同時聚焦突破關鍵瓶頸、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項目中方副組長、國網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原所長李瓊慧研究員,能源創新中心全球政策研究主任Matthias Fripp,以及能源創新中心電力項目高級主任Mike O’Boyle,分別介紹了支撐新能源發展的新型電網模式和儲能體系的研究計劃。項目組指出,隨著新能源電量滲透率的提升,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對儲能需求從日內調節需求逐步向跨日、跨季調節需求擴展。研究將從電網形態和電網業態解構新型電網模式,推動電網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同時探討不同時長儲能的需求特性和技術選擇,構建新的儲能體系,并從技術、機制及商業模式等多維度提出政策建議。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水庫司原司長柳地,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長劉亞芳,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助理教授Michael Davidson,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處長張賢等10余位特邀專家對項目組的研究方向及工作計劃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項目組成員、專家顧問、國合會秘書處代表和合作伙伴共50余人在線下和線上參加了本次啟動會。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