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季】雉類育雛記
六月的長青保護區,雨水把森林釀成翡翠,海拔梯度將森林切割成溫度迥異的育嬰艙。我們的鞋底沾滿泥濘的晨露,驚起一串窸窣,迎來了與五只雉類家族的不期而遇。在這片隱秘的育嬰森林里,我們不禁感嘆所謂的“雉類天堂”,不過是“家長們”的各顯神通與永不歇息的覓食之路。
01 血雉
高海拔區域,在針葉林邊緣、杜鵑灌叢、冰川遺跡、箭竹林下都可以找到血雉的身影。六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冷杉林邊緣做調查,偶然發現兩窩位于巖石下的血雉蛋,這是觀察它們育雛的絕佳機會,于是第二天就布設了一臺紅外相機。但是天不遂人愿,雜草快速長高遮住了視線,只在布設后的幾天內記錄到了一次雌性血雉的活動。
巖石下的血雉蛋
好在遺憾在六月底被彌補,我們在原始林的冰川遺跡碰到了育雛的血雉夫婦,它們并不慌張,不緊不慢地將雛鳥引導至石縫中,然后小心地活動到遠處高聳的巖石和樹干上。
雄性血雉飛到樹上引開威脅
我們著迷于雄性血雉猩紅的面部和裝飾著血紅色斑紋的飛羽,緊跟著過去拍攝,后來才反應過來中了調虎離山之計。據說為躲避天敵的追蹤,它們會吞食雛鳥排泄物以消除氣味蹤跡。
02 勺雞
低一些的海拔區域,紫色漏斗一樣的華北耬斗菜正隨風搖曳,色澤淡雅的四照花爭相盛開。
由勺雞媽媽帶領,雛鳥們在路邊的草叢中、竹林下埋頭覓食,草本嫩芽、野生漿果和小型昆蟲都在它們的食譜中。如果遇到巡護車輛,勺雞媽媽會指揮雛鳥迅速隱匿到坡上草叢中或者樹枝上,自己則踱步到路邊,待雛鳥安全后再迅速隱匿到灌叢中。
03 紅腹角雉
五月份曾遇到兩只黃喉貂穿過路面,隨后山坡上傳來紅腹角雉“呱-呱-呱”的叫聲,我們也只能感嘆大自然物競天擇的殘酷。但是一個月后,我們在相近的位置偶遇了紅腹角雉夫婦帶著幼崽覓食,也許上次它們飛越枝頭成功逃脫,還繁殖出了幼崽。
繁殖期雌雄同框的畫面
這個家族很奇特,我們遠遠觀察時發現,雄性昂首挺胸在路中央扇動翅膀,兩只雌性在路邊打架,這是交配季節的動作啊,為什么雛鳥都出來了還要這樣呢?
“你們看,應該是兩只雌性各自帶著幼崽和已經離群的雄性在這里偶遇,然后打起來了,雄性正在調解呢!”向老師給我們講解,大家相視莞爾一笑。等到紅腹角雉發現我們,立馬帶著雛鳥飛到樹枝上,看來上樹確實是很實用的技能。
04 紅腹錦雞
六月的紅腹錦雞很是忙碌,它們一身“華服”,成為巡護路上亮麗的風景。時不時還能碰到正在換羽的雄性錦雞,更添幾分生趣。
換羽的雄性紅腹錦雞
巡護便道上,錦雞媽媽邊沿路覓食,邊抬頭望風;雛鳥在便道兩側來回溜達,暗淡的羽色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如果林下光線比較暗,就很難發現它們。
雌性(上圖)及幼崽(下圖)
通常是紅腹錦雞的雌性在育雛,我認為并不是雄性不負責任,畢竟雄性如此艷麗,走到哪都能被瞬間發現,它要是帶崽后果可想而知……此外,紅腹錦雞多會選擇刺藤密布區域帶領雛鳥覓食,利用棘刺形成物理屏障防御天敵。
05 環頸雉
到了保護區邊緣的低海拔,尤其是社區周邊,環頸雉隨處可見,甚至在人頭攢動的地方都能偶遇雌性環頸雉悠閑育雛。此時,油菜、小麥等作物進入收獲時節,山茱萸林下、農田邊都能看到它們覓食的身影。
結伴覓食的環頸雉幼崽
環頸雉能這樣與人和諧共處,與人們保護意識的提升有著密切關系,但我認為它們才是最聰明的,誰又能否定這是它們自己的選擇呢?
供稿:韓建亮
供圖:韓建亮
編輯:師杜娟
審核:寧智剛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