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依據是什么,時機是否恰當?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三年來新冠病毒頻繁變異,疫情態勢不斷變化,科學精準防控策略不斷調整,我國為何選擇在1月8日對新冠實施“乙類乙管”,這樣的時機是否恰當,我國疫情防控的步驟、理念又是怎樣變化的,記者獨家專訪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對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冬春季本來就是新冠病毒相對活躍的時期,在中國1月7日已經開始了春運,在1月8日實行“乙類乙管”,很多人質疑這個時機是不是不恰當、不合適。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對此表示,從科學防控的角度,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才能夠選擇比較適宜地實行“乙類乙管”的時機,這也是不論從專家組也好,還是國家層面反復思考的問題。除掉醫學疾病的要素以外,我們還是要考慮到社會、經濟、人口,特別是人群免疫力水平的變化等,眾多因素在一起考慮。我們考慮到,從病人的角度來看,現在是一個奧密克戎的變異株的亞型,雖說傳播力在增強,免疫逃避在增強,但是它的致病力確實是明顯下降。另外人群的免疫水平現在處在比較好的狀態,特別是我們國家主要是靠免疫接種來獲取主動免疫,整個人群的免疫接種率全程都超過90%。另外我們醫療系統的救治準備,包括相關的一些儲備和能力,我認為所確定的時機是科學的,是恰當的,也是合乎有關的要求的。
一些國外的媒體認為中國是被動放開,而不是主動選擇的。在被動和主動之間中國是怎么選擇的?梁萬年表示,三年的疫情抗擊以來,我們一直是牢牢把握著疫情防控的主動權。對疾病的深入研究,對病原體病毒的把握,使我們的知識空白點越來越小,我們對它更進一步了解。另外我們邊防控,邊做準備,邊做能力建設,實際上我們一直通過抗疫,就想找出一個最佳的時期,來適時優化完善我們的防控策略和具體措施。除掉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以外,更多要考慮我們如何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身體安全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在這個大的理念下,進行一些措施的完善和優化,我們一直是在主動作為的,在積極尋找條件和時機,成熟一個我們就調一點,成熟的時機更充分,就調的大一些、快一些。
疫情防控到現在三年了,我們一直在說我們是科學精準動態調整防控政策,但很多公眾和網友反映,感覺我們中國的防控政策只有管控和放開兩個階段,而不是像我們說的一直在科學精準地去管理去調控。對此,梁萬年表示,中國的疫情防控一直是依法科學的,按照我們對疾病等相關的認識在逐漸地調整優化和完善的。其實從2020年疫情開始到今天為止,我們經歷了幾個階段,2020年的1月份到4月份,我們面對的是突如其來的一個新發傳染性疾病,當時采取的最重要的策略是應急圍堵,而且是一種超常規的應急圍堵的階段。2020年的5月份以后,進入了常態化的疫情防控階段。這兩個階段的時候,我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終沒變,但是我們的策略發生了變化。現在我們要實行“乙類乙管”,其實又形成了一個大的戰略性變化。不論是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疫區的劃定,包括從全國范圍來看,幾道防線的設立,我想大家都能感受到,過去我們劃疫區大小的時候,一開始最早是以省為單位,后來以地市為單位,然后以縣為單位,最終精確到以街道,以居委會,甚至門洞、班級為單位,這些都是在變化的。
談及中國一直動態調整的依據這一問題時,梁萬年表示,動態調整的依據主要是幾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這個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臨床學特征,以及導致疾病的病原體,新冠病毒它的變異性特征,致病性特征,我們對它的掌握的程度以及它的變化的情況。第二個方面就是我們的抵抗力,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包括衛生健康系統的救治能力和疾病的防控能力。第三就是我們適度的社會公共衛生干預措施,我們采取的強度以及它的執行情況,始終在這個過程來尋求最佳的平衡狀態,來確定我們防控的策略和具體的措施組合。所以它是依據科學的,是考慮平衡,在眾多因素當中來找出一個相對優的權衡的解,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思考。
在此前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結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確定性。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對新冠疫情仍保持著高于普通傳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后,絕不是放任不管,絕不意味著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強化服務、強化保障。
梁萬年表示,從乙類傳染病的甲類管理到乙類傳染病的乙類管理,它仍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規定的法定傳染病,沒有變。法定傳染病要采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這個是法律規定的。比如疾病的報告,病人的管理和救治,必要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干預措施,包括監測,都是法定的,所以絕對不是放任不管。像這種重大的傳染性疾病,僅僅靠政府是不行的,必須是政府、社會、單位、部門乃至個人大家形成合力,這就是為什么要提出群防群控、聯防聯控,大家各自都有責任,當然政府是主導責任,所以每個人都還要做工作的。
梁萬年表示,為有效防范風險,當下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醫療救治,把重癥治療放在優先位置。加強對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保護,加快推進疫苗接種、加快推進農村地區的救治能力建設等。同時還必須要強化對病毒、病原體的監測,一旦有新的變異株或者亞型出現,能夠快速發現、預警,來采取相應的措施。
面對什么時候能夠回到最初的疫情之前的狀態這一提問,梁萬年表示,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所堅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終沒變,這是我們的宗旨。我們國家三年的疫情防控,我認為是成功的。可以說是在人類和重大傳染病性疾病斗爭史上,中國創造了一系列的奇跡。我認為我們現在已經非常接近疫情前狀態的這種窗口期,但是當下我們仍然是疫情吃緊的階段,還需要大家再堅持一下,再努力一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也期盼著疫情前的狀態早日實現。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