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400只西黑冠長臂猿居住在云南,占全球90%以上
2021年3月3日,是第八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保護野生動物·構建美麗云南·助力COP15”長臂猿接力宣傳活動在普洱市景東縣舉行。通過多年保護,中國(云南)西黑冠長臂猿種群數量約1400只,占全球90%以上,并集中分布于云南中部哀牢山區和無量山區。專家建議加強保護地建設,開展棲息地恢復與廊道建設,開展更多調查看是否還有未被發現的種群。
景東縣是西黑冠長臂猿集中分布區
3日下午4點左右,采訪團一行來到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管護局大寨子監測站。修整了10分鐘左右,在護林員的帶領下,上山尋“猿”。
同行的王瀟躍老師說,她來大寨子好幾次,但一次也沒有看到過西黑冠長臂猿,希望這次能遇見。
森林里,樹木高聳,它們為了爭搶陽光拼命往上長,樹冠如蓋,遮住了陽光。走了半個小時左右,護林員指了指遠處的一處樹冠,說:“在那。”順著護林員指著的方向望去,樹冠上有幾處樹枝不自然的晃動,睜大眼睛細看,才模糊的看到一團東西在蕩來蕩去,正是西黑冠長臂猿。
大家都很激動,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攝,記錄下難得一見的西黑冠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從一個枝條蕩到另一個枝條,抖落不少樹葉,可以聽見嘩嘩的聲音。
護林員熊有富說:“一般4點多它們就睡了,下雨天睡得更早。”采訪團一行的到來,驚擾了它們。
景東縣委副書記、縣長胡其武介紹,國內西黑冠長臂猿種群數量約有290群1400只左右,其中景東縣是西黑冠長臂猿集中分布區,2008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景東縣“中國黑冠長臂猿之鄉”榮譽稱號。
專家建議加強重要棲息地建設
為保護好西黑冠長臂猿及其棲息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已在西黑長臂猿分布區建立了一系列以西黑冠長臂猿或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蔣學龍課題組長期開展西黑冠長臂猿的研究,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從大寨子監測站畢業,走上科研道路。該所在讀博士牛曉煒說,西黑冠長臂猿的保護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棲息地的喪失、破壞和干擾,繁殖率低和遺傳多樣性降低,棲息地片段化和種群隔離,小種群缺乏必要的調查監測與保護管理。
建議加強保護地或重要棲息地建設。現有保護地并未能覆蓋西黑冠長臂猿分布區,在遠離自然保護區的寧洱梅子鎮、金平芭蕉河仍有西黑冠長臂猿群體生活。如:在無量山、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分別有10余群西黑冠長臂猿棲息,其中特別是無量山小壩河地區。
種群呈片斷化分布在西黑冠長臂猿中較為普遍,建議開展棲息地恢復與廊道建設。利用3S技術,結合現有種群分布、棲息地現狀及連通性、土地利用等,選擇合適的區域進行棲息地恢復與廊道重建,促進隔離群體或種群的有效交流。如小壩河與無量山自然保護區之間、橫穿保護區的老漫灣公路與214國道之間的潛在生境。
同時,建議開展潛在棲息地中可能的長臂猿種群調查,以找到未曾被發現和報道的長臂猿種群。單次長臂猿調查難免會有錯誤和疏漏,寧洱梅子鎮和云龍志奔山西黑冠長臂猿種群的發現說明潛在棲息地可能還存在其他小種群,更多的小種群還有待調查、發現。
關于西黑冠長臂猿的行為生態以及棲息地方面仍有許多問題尚不清楚。棲息地現狀與精細評估、食物可獲得性與季節性變化、棲息地選擇與利用生態學與行為學基礎、繁殖、群體形成與配偶選擇、種群動態與變化的生態與行為因子及其對棲息地變化的適應、遺傳多樣性、親子鑒定與社群結構等,相關研究成果將為長臂猿保護提供重要理論支撐。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楊質高 攝影報道
部分圖片由景東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編 易科彥
校對 袁熙
編審 趙梅圭
【來源:春城晚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