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會國際部代表參加GSBI舉辦的城市土壤生物多樣性網絡討論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國際部代表于3月30日北京時間晚10點參加了由全球土壤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Global Soil Biodiversity Initiative,GSBI)舉辦的城市土壤生物多樣性網絡研討會。會議的主題為城市土壤生物多樣性,主要討論了人口稠密的發達地區(例如城市地區),加劇的氣候變化對土壤生物多樣性有不利影響,例如反照率降低、路面封閉、土壤板結和非本地植物物種的繁殖。管理城市景觀以維護多樣化的微生物和動物群落可以減少投入,增加生態系統服務,并幫助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本次網絡研討會由來自美國羅杰威廉姆斯大學(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的Loren Byrne主持,共邀請了三位演講嘉賓,分別為: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教授Jess Davies、Westerdijk 真菌生物多樣性研究所(Westerdijk Fungal Biodiversity Institute)主任Pedro Crous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Katalin Szlavecz教授。
會議伊始,三位嘉賓圍繞會議主題做了簡短的演講,從歷史的維度和不同的區域出發,就城市土壤生物多樣性的演變進行了簡短的闡述。
演講結束后,會議進入交流提問環節。綠會國際部代表提問,在一些超級大都市里,沒有綠樹成蔭的森林,只有高樓大廈聳立的森林。人們生活在小公寓套房里,花園綠地很少。如此,我們如何修復城市土壤的生物多樣性?
主持人和嘉賓Pedro Crous共同回答,很多社區,人們擁有自己的花園。城市土壤生物多樣性尚且存在挑戰。在一些大都市里,土壤生物多樣性保護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在這里,土壤生物多樣性鮮少有人關注,而且土壤生物多樣性藏在地底下,我們看不見,這就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因此,在這里土壤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這一方面,需要規劃方面和政策決策當局的參與。
中國綠發會持續密切關注土壤生物多樣性,積極獻言獻策,為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做了大量的工作。
2022年2月25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組(BCON)建議,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中,應將“土壤生物多樣性”列入普查的一級指標。
根據2022年2月中旬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2022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利用四年時間全面查清農用地土壤質量家底。《通知》明確了普查總體要求、對象與內容、時間安排、組織實施、經費保障和工作要求。
《通知》顯示,普查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立地條件普查,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質等;性狀普查,包括有機質、酸堿度、養分情況以及顏色、質地等物理、化學性狀;類型普查,包括不同成土母質、不同氣候條件、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利用狀況下土壤類型的核實與補充完善等;利用狀況普查,包括灌排設施情況、植物生長情況、種植制度等基礎信息,以及肥料、農藥、農膜等投入品使用情況。
但是,BCON工作組發現,并未將“生物多樣性”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土壤普查內容的一級指標。
因為土壤就是一個活的生態系統,如果不列入一級標準,那么就意味著仍然是把土壤當作化學品的組合物,而非一個“活的生命體”。同時也意味著,未來仍然會走工業化、化學化農業的路子。
FAO: 土壤中蘊含著全球1/4的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顯示,土壤中蘊含著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樣性。
自然界中沒有任何地方蘊含著像土壤群落中那樣多的物種;然而,土壤的生物多樣性卻鮮為人知,因為它存在于地下,其大多無法被人眼察覺。
目前,關于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我國在本底數據方面的重視不夠。而土壤生物多樣性及其所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對全球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在解決糧食安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及公共衛生等全球重大問題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甚至于,在2020年,世界土壤日都將主題定為“保持土壤生命力,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Keep soil alive, protect soil biodiversity)”。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