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飛鳥
????自然札記??65
清晨的飛鳥
我相信那只烏鶇記住了我。
小城的西3路綠籬中栽植的行道樹是海棠樹,海棠果可能太大太硬,不太招鳥兒喜歡。關中短暫的冬季結束時,這條路上的海棠樹依舊果實累累,不像火棘、石楠的漿果,被飛鳥啄食得早就寥寥無幾。
春節后上班的清晨,我開始每一天都經過那些海棠樹,收獲多多:我望見過喜鵲、斑鳩、烏鶇、灰喜鵲、黑尾蠟嘴雀、燕雀等,都在這個植物外表最枯寂卻是新芽萌動最用力的時節,像喜歡零食的幼兒很不情愿地吃飯一樣,不得不來不緊不慢地食用海棠果。
昨日清晨,我又最近距離地觀察到一只烏鶇,而且用手機不停地定格了它。它當時毫不介意,一邊啄食一邊張望著,還與我一樣友善地相互凝視。我就覺得,這就是第一次發現有烏鶇吃海棠果、之后又專門用照相機拍到清晰形體的那只烏鶇。但昨天,它應該已經記住我,既不飛走也不驚慌,叫我在它眼皮底下用手機記錄它從容優雅地啄食海棠果,畫面比用照相機拍的還清楚。
烏鶇是雀形目鶇科鶇屬的鳥類,俗名百舌、黑鶇、黑鳥、黑山雀等。雄性的烏鶇除了黃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黑色。雌性和初生的烏鶇嘴巴黑色,沒有黃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烏鶇鳴聲嘹亮,春日尤善囀鳴,其聲多變化,可維妙維肖地模仿其它鳥鳴聲,故又稱“百舌〞,是我國南方喜歡飼養的歌鳥。烏鶇常在城鄉田圃或疏林間地上覓食,以甲蟲、蝗蟲、蚊、蠅等多種昆蟲為食,也食用植物果實、種子和掘食蚯蚓,為農林益鳥。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百舌吟》中描寫烏鶇“笙簧百囀音韻多,黃鸝吞聲燕無語”、“天生羽族爾何微,舌端萬變乘春暉。”王維《聽百舌鳥》中則這樣描寫烏鶇:“入春解作千般語,拂曙能先百鳥啼。”
在歐洲,烏鶇是受歡迎的鳥類之一。瑞典就確定烏鶇為國鳥。西方認為,烏鶇鳥是古希臘神話中冥后珀爾塞福涅的化身,珀爾塞福涅是眾神之王宙斯和農業女神德墨忒爾的女兒。她本身是一個谷種女神,當她在冥界時,代表沉睡于黑暗泥土中的種子,當她在春天回到地面上時,擁有其母──生長女神得墨忒爾喚醒種子的力量,種子開始蘇醒萌芽。
由于烏鶇聲音優美、姿態凜然,在西方文化習俗中,烏鶇是一種飽含詩意和神話性質的飛鳥,代表著春天和詩歌。西方眾多文藝作品中,烏鶇是一種神秘的寓意深刻的飛鳥,幼年與成年的烏鶇象征著永恒的生命輪回。
大多資料稱烏鶇膽小,說飼養烏鶇得從幼鳥養起,逮住的成鳥關進籠子自己會撞頭和絕食。看來,烏鶇,不,所有飛鳥更喜歡高遠的藍天、遼闊的大地。
但記住我的這只烏鶇,遇見時,看向我的眸光,卻是這般溫柔善良啊……
而今天清晨,我上班走了另一條街道,又邂逅了這只珠頸斑鳩。它好像是那只在我窗前棲落過的斑鳩,看到我,也是不慌不忙地在草地上繼續啄食什么,看我很近時就換塊草地,算是任我近距離地用手機為它留影。它一樣溫暖沉靜地望著我,知道我心里再一次叮嚀它讓它多吃一些,然后翱翔天空,飛向遠方……
我童年時的印象里,遙遠的新疆,候鳥秋去春來,以千徊百囀的歌聲,以輕靈華麗的身姿,告訴歷經漫長冬季的人們春天來了,帶給靜寂已久的大地無限春意。接觸野生動物后,開始注意觀察各種鳥兒殷勤地求偶、夫唱婦隨地搭巢、共同無微不至地哺育下一代,這些總能讓人聯想到愛情、婚姻、家庭、人生。也許因上述緣由,吸引了我們無數人呵護熱愛著鳥類。


應該說,飛鳥賦予著人類詩性、詩意和想象力,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對飛鳥都有著內心的認同,激起人們心靈的共鳴。在不同語言文字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中,這種認同和共鳴都表現得深刻豐富。
在希臘神話中,斑鳩是女神阿佛洛狄忒的神鳥,與愛神、美神為伴,常被描述為能夠在火焰和水之間飛行的鳥類,是愛與美的象征。
在古老中國,北宋時期歐陽修的《田家》一詩更是寫盡斑鳩帶來的春意: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2024.2.2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