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獲殊榮 | 海珠濕地接受“IUCN自然保護地綠色名錄”授牌
2022年1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第二批IUCN自然保護地綠色名錄。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光榮上榜,成為了全國首個入選IUCN綠色名錄的國家濕地公園。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以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為契機,為中國入選《IUCN綠色名錄》的13個自然保護地舉行IUCN《自然保護地綠色名錄》世界最佳自然保護地授牌儀式。

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
接受IUCN世界最佳自然保護地授牌

此次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250余位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凝聚綠色發展全球共識,交流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最新理論成果,分享自然保護地建設實踐經驗,探索自然保護地建設新路徑,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高質量發展。

大咖云集
什么是IUCN?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簡稱IUCN,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營利環保機構,也是自然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領域享譽盛名的國際組織。
什么是IUCN綠色名錄?
IUCN自然保護地綠色名錄是以促進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為目標而制定的全球計劃,旨在認可和增強自然保護地的管理能力,并提高其保護成效,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確保人類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十年磨一劍
打造獨具嶺南特色的海珠濕地
海珠濕地位于廣州市新中軸線南段,被譽為廣州“綠心”,總面積1100公頃,是我國超大城市中心區最大的國家濕地公園,這里積淀了千年果基農業文化精髓,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嶺南水果的發源地和嶺南民俗文化的薈萃區。


海珠濕地前身是素有廣州“南肺”之稱的萬畝果園,與“北肺”白云山構成廣州兩大生態穩定器。
自2012年建園以來,海珠濕地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的原則,經歷超10年的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海珠濕地逐步蛻變成“具有全國引領示范意義的”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廣州市向世界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


為城市留白
為野生動植物留出自在天地
近年來,海珠濕地因地制宜開展多項生態修復工作,為更多野生動植物提供宜居空間,開啟人與自然共享生活的城市建設新模式。


海珠濕地秉承“保護優先,合理利用”以及“原生態、微改造、少干預”的理念,積極開展一系列濕地修復與保護措施,使得繁華的特大一線城市中央,生物多樣性也能取得顯著提升。
截止目前,海珠濕地記錄有維管束植物835種;動物1097種,其中鳥類有190種。



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稀有鳥種
現身海珠濕地
比如對環境要求苛刻的
藍喉蜂虎,
以及難得一見的黃胸鹀。
除了越來越多的鳥種出現在這個美麗的城央濕地,這里也逐漸發現了大自然更多的秘密:2021年和2022年,海珠濕地內發現了兩個世界昆蟲新物種。相信未來,還有更多新物種的秘密將在海珠濕地被揭開面紗。

再接再厲
成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世界典范
近年來,廣州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萬物和諧共生
海珠濕地成功打造了上百種鳥類與繁華都市毗鄰而居、生生不息的美好家園,譜寫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動范例,成為廣州市生態地標、城市生態會客廳,是中國式現代化綠色發展的重要展示窗口,發揮了具有世界意義的創新示范作用。

鳥語花香

海珠濕地成功入選IUCN綠色名錄,是榮譽更是責任!這不僅是對海珠濕地十年修復成果的肯定,更是對海珠濕地繼續發展的鞭策與鼓勵。
接下來,海珠濕地將繼續做好濕地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為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濕地智慧、海珠方案,為世界建設萬物和諧貢獻廣州力量、中國力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