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林業總站現場調研九段沙水鳥監測點
為優化和完善上海鳥類監測體系,掌握鳥類的種群數量、分布情況和活動規律,根據《上海市野生動物資源監測點調研方案》安排,9月8日,上海市林業總站與局保護處組成調研小組,前往九段沙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鳥監測點做實地調研。
九段沙濕地是長江口地區唯一基本保持原生狀態的河口濕地,系中國自然生態保護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優良的自然條件,為多種生物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生長環境,蘆葦、海三棱藨草等濕地植物茂盛。青蟹、黃泥螺、蟶子等底棲動物生物量巨大。同時九段沙濕地是鳥類遷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每年春秋季節會有種類繁多的鸻鷸類水鳥途經九段沙濕地,在這里停歇覓食。
調研小組向九段沙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詳細了解了九段沙濕地的植被分布、水文地形特征以及鳥類資源情況,隨后會同鳥類監測人員對九段沙濕地范圍內不同生境進行了現場調查。保護區濕地地處長江與東海的交匯處,西北、西南分別與橫沙島和浦東隔水相望。濕地主體九段沙屬河口沙洲,由長江挾帶的泥沙沉積而成,以潮溝、洼地、灘地為主要地貌類型,海拔高度2.5~3.5米。根據地勢高低,可劃分為高潮灘、中潮灘、低潮灘和水下淺灘。
調研人員乘坐船只調查了江亞南沙、上沙正面、上沙背面、中下沙潮溝、下沙狗子港口、下沙猴子港和下沙光灘等不同區域,這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食物資源吸引了眾多的鳥類,本次調查現場共記錄到野生鳥類40余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翻石鷸、闊嘴鷸、大杓鷸。高潮位時鸻鷸類遷徙鳥類主要集中在潮溝兩側的淺灘附近,取食沙蠶和貝殼等底棲生物。
九段沙濕地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徙路線上的中轉站之一,在上海市水鳥調查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市林業總站組織九段沙濕地鳥類監測工作,對掌握鳥類資源現狀、為鳥類保護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調研小組成員將對調研情況進行匯總梳理,優化監測方案,撰寫調研報告。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