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勐臘縣發現斑果藤屬新種
斑果藤屬(Stixis)為亞洲特有屬,含有9種和1亞種。分布于印度至我國南部和中南半島。目前我國共分布有三種,分別為斑果藤(S. suaveolens)、錐序斑果藤(S. ovata subsp. fasciculata)、閉脈斑果藤(S. scandens),且這三種都在云南有分布。
斑果藤屬之前一直置于山柑科(Capparaceae)的斑果藤族(Stixeae)下,2008年Doweld & Reveal通過分子研究方法,對斑果藤族建立了一個新科——斑果藤科(Stixaceae), 但這個科一直沒有被APG系統所接受。APG IV系統把斑果藤屬放到了一個更為擴大的木犀草科(Resedaceae)里。
2019年3月,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部申健勇、王文廣、馬興達,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關累鎮,開展“西雙版納地區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目標植物調查工作時,發現一斑果藤屬植物,采集到開花植株的標本,并拍攝照片。通過對標本鑒定和查閱大量模式標本以及相關文獻資料,最終確認為斑果藤屬一新種。根據該物種的葉、花部具有多毛的特征,命名為多毛斑果藤(Stixis villiflora J. Y. Shen, S. Landrein, W. G. Wang & X. D. Ma)。并以Stixis villiflora, a new species of Resedaceae from Yunnan, China.為題,在線表于國際學術期刊Taiwania上。
多毛斑果藤與國產的斑果藤、錐序斑果藤、閉脈斑果藤和菲律賓產的菲律賓斑果藤(S. philippinensis)在形態上相似,但多毛斑果藤的葉片兩面都有密集的囊狀凸起和密集的柔毛;雄蕊14-18;雌雄蕊柄長約1mm,下半部光滑無毛,上半部被柔毛;雌蕊柄和子房被密集的柔毛,以上特征可以明顯的和前面四種區別開。
目前,多毛斑果藤在野外僅發現15株,且分布地點不在保護區內,周邊都有較為嚴重的砍伐跡象。今后園林園藝部將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因人為的干擾而使該物種在當地滅絕。根據IUCN的瀕危等級評估標準,評估該新種瀕危等級為極危(CR; criteria B1ab (i, v) + 2ab (i, v), D)。
圖注解:A.花序。B.花枝。C.不同時期的花外觀。D.去除3枚花萼后的花外觀。E.葉子正反面。F.葉子背面的泡狀凸起和柔毛。G.葉子正面的泡狀凸起和柔毛。H.解剖開的花(去除了花萼)。I.展示花(去除花萼后)的雌雄蕊柄,雌蕊柄,子房,和柱頭。
多毛斑果藤(Stixis villiflora)花序及花朵特寫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