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蒾與伯勞
????自然札記??340
莢蒾與伯勞
半個多月來,忙于工作,對自然微妙的嬗變觀察得有些怠慢,但只要有可能,我都會繞路沿金水、車雷兩個公園往返,所以對戶外的自然不能算生疏。
空暇時,我曾寫過,遇見了莢蒾結果,新疆忍冬的果實變紅變軟,重逢了金翅雀,而且是只要去車雷公園與金翅雀初遇的那幾棵樹下,我總會等到金翅雀姍姍來遲,再續前緣。
去年觀察過的以為是雞樹條莢蒾的莢蒾果實較多,但今年極少,那一片莢蒾灌木叢上,我只發現了4顆。盡管“關注森林”網“昆明市林草局專業號”有文章寫道,北大著名植物分類學家汪勁武(1928年5月-2022年7月)教授記載過“又觀察了幾年,發現歐洲莢蒾的花謝后沒結多少果實,而雞樹條的果實多,且為亮紅色,漂亮?!蔽一貞浫ツ赀@些莢蒾的結果數量,還是認為生長有雞樹條莢蒾,由于干旱,今年結實極少。
在忙碌緊張的日子里,灰背伯勞、棕背伯勞始終陪伴著我。
那棵孤植的女貞樹梢,灰背伯勞親鳥趁我不注意,依舊狡黠地從它們的家里匆匆來去。即使天色漸晚,夜幕臨近,我守在樹下時,親鳥仍故意引我到白蠟樹林下,還逗留一時,讓我拍下它趕緊離開。
不過,我覺得幼鳥已經離巢飛行了,因為我在那棵女貞樹周邊望見了幼鳥。幼鳥不具黑前額;腰、尾上覆羽滿布黑褐色鱗紋;尾羽褐色,具灰棕色端斑;眼上有細白眉;翅羽及飛羽褐色,內側飛羽外翈及端部為淡灰棕色。伯勞鳥對氣味的敏感性和記憶能力,這只幼鳥并不懼怕躲避我,它可能嗅出我就是那個守在它家門口陪伴它長大出巢的家伙,它長久地打量著我,應該是在琢磨:這個天天讓父母擔驚受怕的家伙好像沒有什么惡意。
棕背伯勞總出現在金水公園偏東北的區域。它們也對我很友好,常常讓我近距離拍照得手機發燙了也不離去。我就想,這一定是我去年秋天在車雷公園同情過的那只苦楝樹梢上求偶未果的雄鳥。它6.28.甚至帶著我奔走,告訴我它們要繁衍后代了。它們一對開始在苦楝樹低枝上和我相望,過了很久,雄鳥飛到園墻邊的一棵女貞樹上,它讓我看著它使勁地叨拽系在樹枝上的塑料繩帶,我想它們開始要搭巢了。我毫不猶豫地決定幫助它,我走向前去,它飛到樹的高枝上,并不飛走,而是看著。枝挺高,我手還夠不著,但跳起來把樹枝拉下,把繩帶扽了下來,給它輕輕掛在短小的枝頭。棕背伯勞繁殖期5-7月,營巢于小樹或灌木側枝上。在榆、槐等闊葉樹或灌木上筑巢。不過,下午去看,它們竟然沒銜走那塑料繩帶。
構樹果實成熟了。一群灰喜鵲幼鳥大清早就在構樹上吱吱喳喳,但不像是覓食。有一只和我目光相碰觸了,我想起那只掉落在草叢里的灰喜鵲雛鳥,也許它就是那只幸運地終被親鳥叼回窩巢,終于可以飛翔、棲落在構樹紅彤彤的聚花果間的灰喜鵲雛鳥。我第一次吃了兩顆構桃果,面對著它們,但它們沒有立即模仿著吃。也許,它們是一群聽話的孩子,只相信媽媽的話。
最后,對孩子贅述幾句:剛才,中國林學會科技志愿者物種分隊授予我們一些物種志愿者“2024年度公民科學家”稱號,鼓勵我們繼續對社會公眾進行自然教育。我就想起來,10年前,孩子高中文理科分班時,我傾向理科,孩子想讀文科,該填報時,孩子反問我:“你當時學的理科?”“嗯”“那你不是也沒成為科學家嗎?”“……哦,……那你就按自己的想法填報吧”。十年一瞬,“公民科學家”雖然也算有科學家字樣,但自己很清楚我們物種志愿者只是勤奮的科普工作者。
40多年前,寫中國女排的報告文學《中國姑娘》,有兩句題記:忠誠,就忠誠自己的事業;追求,就追求自己的理想。
年過半百,中國女排依然是我們這一代人勉勵自己奮發圖強的偶像。雖然事業、理想已經渺遠,但半個多世紀的跋涉,這近兩年的自然札記寫作,讓我還是想給孩子們嘮叨: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日子緊張忙碌,但大自然每天都在書寫著新鮮的故事,只要堅定行走著,認真生活著,我們也是故事中的主人公。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