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態恢復與保護,別了漁山列島!
去年象山縣人民政府以象征協字〔2024〕33號《征收土地預公告》對石浦鎮漁山村進行整體搬遷事項公布于眾后,引起縣內外眾多自媒體及有關人士關注。漁山列島由此進入關閉倒計時,也引起人們的紛紛猜測。
今年4月28日象山縣房屋征收中心發出《關于象山縣石浦鎮漁山村整村搬遷項目房屋搬遷騰空事宜的公告》后,人們對漁山列島的關注空前高漲。隨著5月25日最后一批居民完成搬遷,象山縣石浦鎮漁山列島將正式結束 700 余年的人居歷史。這座曾以 “亞洲第一釣場”聞名的東海小島,在經歷國防、經濟建設及二十年的旅游開發后,最終回歸自然懷抱。
一、漁山列島的歷史
漁山列島位于象山縣丹城東南74.5公里處,貓頭洋東緣,西北距大陸最近點石浦鎮銅瓦門山47.5公里,由54個島礁組成,分布在南北長7.5公里,東西寬4.5公里的海域中,呈東北-西南向排列,陸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
漁山列島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各地漁民常來此捕撈,且以兩主島為棲息之地和導航目標(后建有導航燈塔),故以“漁山”稱之。列島分南北兩群,北漁山居東北,面積0.48平方公里;南漁山居西南,面積0.8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7.4米。
漁山列島開發較早。明為海門汛地,清屬象山縣昌石營管轄。乾隆《象山縣志》載:順治十六年(1659年),為平鄭成功、張煌言抗清軍,兵部尚書蘇納“海禁山洋采捕”,人員遷居大陸。直至乾嘉年間,漁民陸續來此捕魚定居。鴉片戰爭后被英、美等侵占。
光緒二十一年,上海海關稅務總司在北漁山建成遠東第一大燈塔——漁山燈塔,后于1985年4月經交通運輸部批準在該塔原址重建燈塔。民國時分屬南田縣、三門縣,1952年復歸象山縣。1955年3月10日解放,但全體居民被國民黨劫去臺灣,已成空島。1958年重建漁山村,并有部隊駐守。至閉島時有居民3000多人(但大部分已移居大陸)。
漁山列島也是歷代商貿運輸必經之地,因多方原因在此沉船亦多。2008年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的“小白礁1號”就位于北漁山島海域,考古工作者隨后進行了遺址表面清理,并于2012—2014年基本完成發掘,出水了大量的珍貴文物。
二、為什么要關閉漁山列島
漁山島的關閉并非偶然。作為國家級海洋生態功能保護區,這里是中華鳳頭燕鷗的重要棲息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穗軟珊瑚群落分布區。但過去十年間,島上民宿從 3 家激增至 47 家,日均游客量突破 500 人次,垃圾處理設施超負荷運轉,生活污水直排現象屢禁不止。2024 年臺風 “云雀” 期間,海事部門緊急撤離 500 余名游客的事件,更是暴露出海島旅游的脆弱性。
“我們統計過,島上每增加 100 名游客,周邊海域的浮游生物量就下降 12%。”參與保護區管理的工程師老王介紹,“特別是夜間燈光對海鳥繁殖的干擾,導致中華鳳頭燕鷗的孵化成功率從 78% 降至 43%。”但對于世代以海為生的漁民來說,搬遷意味著生計的徹底改變。
關閉后的漁山島將實施 “封島育海” 計劃。根據《寧波市漁山列島國家級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管理辦法》,重點保護區將禁止一切人類活動,適度利用區允許科研監測和生態養殖。目前,投資 7000 萬元的半潛式深遠海養殖平臺已在建設中,預計年產優質魚類 90 萬尾。
去年投放的漁山列島的東海一號半潛式深遠海養殖平臺
“我們計劃用十年時間恢復島礁生態。” 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透露,今年已投放 12 萬立方米人工魚礁,增殖放流大黃魚、黑鯛等苗種 3.2 億尾。韭山列島的中華鳳頭燕鷗保護經驗,也將被引入漁山島,通過聲音回放技術吸引海鳥回歸。
“漁山島的關閉是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 象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十年努力,讓這座海島重新成為海洋生物的樂園,也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純凈海域。”
上述文字資料來自象山自媒體《歷史的背面》,僅供參考。
三、落幕之際的漁山列島
去年傳出漁山列島即將閉島之后,象山草木群的小伙伴就想著乘最后一班船去看看被人們視為小馬爾代夫的漁山列島。近日各種有關漁山列島的新聞及圖片等鋪滿微信頻道,眾多自媒體在贊嘆的同時更多的是表示遺憾。
我第一次去漁山列島是在1994年,乘共建單位某部隊的船舶前去,暈船的我幾乎沒有看清漁山列島的樣子就回來了;第二次去是在2000年的夏天,單位組織工會活動,此次我倒沒有暈船,并留下了自己的影像;2023年受某機構委托與張工等人上島進行生物觀察及調查,再一次感受了漁山列島的美麗風光。詳細見半島草木記的《海島考察記》。
漁山列島是寧波市最邊遠的海島,由火山凝灰巖構成,花崗巖脈有局部出露。這些巖石構成了島嶼的基本框架,經千百萬年的海水侵蝕、海風吹拂等自然影響,也形成難得一見的礁石風光,主要景點有仙人橋、五虎礁、燈塔等。
站在燈塔下遠眺貓頭洋,一望無邊的大海如蔚藍的天空,顏色隨著海水的深淺亦有變化。海面上白帆點點,漁輪穿梭;晴朗天氣海邊垂釣,拾貝趕海,情趣盎然。待夕陽西下,則是銀盤當空繁星相擁,塔光閃爍漁火點點,海風拂面而來,此情此景無可比喻。運氣好時,還可遇難得一見的“藍眼淚”。
而漁山列島為什么擁有如此美麗的風光,主要是漁山列島,地處東海,遠離大陸,受人為及近海灘涂影響較小,所處區域又多為礁石,水深浪急,海水清澈,風平浪靜時顯得十分靜謐,湛藍的海水在陽光映射下如凝固的墨汁一樣,身處其中就像是海上仙島。
漁山列島雖然面積不大,主島土壤以黃紅土為主,并覆蓋有香灰土等腐殖質土,自然植被良好,目前已知有黑松、海桐、濱柃、矮小天仙果、胡頹子、石斑木、臺閩算盤子等喬灌木,草本植物有五節芒、換錦花、光葉薔薇、長萼瞿麥、單刺仙人掌、濱海前胡、濱海雞屎藤等植物100多種。還有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的圓葉小石積。
漁山列島海域有浮游植物135種,浮游動物65種,底棲生物119種。漁山列島重點保護的生物對象是貝類和藻類,是寧波市大型海藻集聚分布的典型區域。漁山列島還有“亞洲第一釣場”的稱號(馬云曾多次上島垂釣),主要有石斑魚、真鯛、黑鯛、黃鰭鯛、石鯛、黑毛、鱸魚等10多種名貴魚種。
生長在潮間帶的海葵、海螺、貝類等生物,退潮后互相擠在一起
至此,漁山列島終于被拉上帷幕,各人的猜測也得到釋懷。但愿漁山列島在未來的日子里以另外的一種方式與大家見面。
本文部分資料及圖片來自網絡。其中為什么要關閉漁山列島部分文字引自陳和李老師的《歷史的背面》公眾號,在此表示謝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