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牡丹
唐代: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詞句注釋
綠艷:指碧綠鮮艷的葉子、閑:通“嫻”,文雅的樣子。
紅衣:指紅色的牡丹花瓣。淺復深:由淺到深。據《牡丹史》載:牡丹有“嬌容三變”之說:“初綻紫色,及開桃紅,經日漸至梅紅,至落乃更深紅。”
愁欲斷:形容傷心到極點。
心:牡丹花內心所想。
白話譯文
牡丹葉碧綠鮮艷,嫻靜文雅;牡丹的花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
面臨凋零,牡丹花卻是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牡丹嬌艷可愛的豐姿和閑雅安靜的氣度,后兩句寫花欲凋謝時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美。含蓄蘊藉,余味悠長。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這兩句先側重寫牡丹枝葉的狀態和花的色彩。詩人以人寫花,說碧綠鮮艷的牡丹葉,簇簇擁立,多像一個身著綠妝嫻靜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的紅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開首這兩句,詩人把美人和牡丹融為一體,寫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這兩句是寫“牡丹仙子”的內心世界,說花兒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為牡丹花與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嬌嫩嫵媚,姿容娟秀,清香萬里,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誰也無法挽留,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與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會調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只知道欣賞春色,欣賞牡丹花的鮮艷,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這首詩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苦心。以“綠艷”襯托“紅衣”,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嘆,真是翻奇出新,別有一番情致。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間風月如塵土。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