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種群數量增長180倍 麋鹿回家系列科普保護活動在京啟動
2025-07-31 09:05 來源:中國網
中國網記者 楊佳 攝影報道
“當我們在網絡上搜索麋鹿的照片,十之八九都不是麋鹿”,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展覽部主任、研究員胡冀寧講述了她遇到的窘境。
無獨有偶,這樣的場景也被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主任、研究館員鐘震宇遇到。在一次展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活動中,麋鹿的照片被馬鹿所“替代”。鐘震宇熟悉麋鹿,通過鹿角便可一眼辨別真偽。經過與工作人員溝通,及時糾正了錯誤。
科普工作需要做到嚴謹、全面、準確和清晰。為做好麋鹿的科普和保護工作,2025年7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麋鹿回家40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正式發布了麋鹿標準畫像。
麋鹿標準畫像揭幕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麋鹿標準畫像為雄鹿、雌鹿、幼鹿各一。這一文化符號兼具科學嚴謹性與藝術表現力,以生動姿態講述中國麋鹿種群的重生傳奇。同時,也將規范各類宣傳場景的視覺表達。
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展覽部主任、研究員胡冀寧中國網 楊佳 攝影
在啟動活動中,胡冀寧講述了麋鹿保護事業中的點點滴滴,既有麋鹿從零到萬的保護樣板故事,也有科研人員與保護工作者的堅守與付出,讓聽眾深切感受到保護麋鹿的重要意義與守護工作者的力量。
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主任、研究館員鐘震宇(左)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鐘震宇介紹說,麋鹿又叫“四不像”,角似鹿非鹿,臉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他通過四個拼圖游戲,讓觀眾了解麋鹿的角、臉、蹄、尾的獨特之處。
值得關注的是,會上啟動的“美哉麋鹿,壯哉生態”——麋鹿回歸中國40年攝影短視頻大賽。大賽面向全球攝影攝像愛好者,征集麋鹿及濕地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影像作品。期望通過他們的鏡頭展現珍稀物種保護、生態系統修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彩瞬間。
潘清泉分享攝影故事。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潘清泉以“麋鹿志愿者”和“攝影師”的雙重身份分享了他的生態攝影故事。他用一組組照片記錄了麋鹿種群的恢復歷程,見證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輝煌成就。
據活動預告,今年8月,北京麋鹿苑將舉辦“生日快樂”——麋鹿回家40年活動,將通過生日獻禮、志愿宣講等活動,為麋鹿過一個別開生面的“生日派對”。同期還將開展“賞國寶麋鹿,游皇家獵苑”夏秋科普游活動,邀請公眾走進南海子麋鹿苑“賞麋鹿、看展覽、逛市集、親小鹿”等活動,讓觀眾感受昔日皇家獵苑的生態魅力。
后續進入十月金秋,麋鹿中心還將組織召開“麋鹿回歸40載,萬鹿奔騰的生態奇跡”——首屆麋鹿與生態保護國際研討會。屆時國內外科研、科普領域的專家學者,將圍繞麋鹿保護、鹿與生態、科普教育等深入探討,進一步推進麋鹿保護工作。
此外,今年觀眾們還將可以看到視頻《麋鹿的40個小故事》,以及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與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北科時間》等節目,進一步了解麋鹿保護事業的發展。
“麋鹿回家40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中國網 楊佳 攝影
自1985年麋鹿重新引進,我國開展麋鹿保護工作40年來,麋鹿種群數量從建群時的77只大幅增長到1.4萬余只。系列活動將向公眾介紹麋鹿保護工作所取得的進展,傳播麋鹿保護的知識,引導大眾關注并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事業當中。
“麋鹿回歸之后我們設定了種群恢復、遷地建群、野化放歸三步走的計劃。目前,全國建設了94個遷地,兩個大型自然保護區。全國麋鹿的種群數量達到1.4萬只,野化種群數量已經達到5000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主任白加德向記者介紹了麋鹿保護工作的最新進展。
“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的發展空間”,說起麋鹿的保護工作,白加德這樣期望。2009年開始,他就在從事這項工作。
合唱《麋鹿歡歌》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今年是麋鹿保護工作的第40個年頭,啟動儀式中合唱《麋鹿歡歌》結束后,麋鹿苑的一位退休職工說,“下一個10年,我們再見!”
【責任編輯:趙娜】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