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鶴之鄉”多彩科普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中新網吉林新聞5月28日電 (郭佳 田宏 王凱 王巖)近日,在“中國白鶴之鄉”吉林鎮賚,200余名師生家長齊聚賚縣實驗小學,參加“遇見候鳥”世界候鳥日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公眾宣傳活動,他們用折紙鶴的巧手與學知識的熱情,共同編織著生態保護的美好圖景。
活動合影。鎮賚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場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際鶴類基金會組織,鎮賚縣委宣傳部、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白城市生態環境局鎮賚分局等多家單位聯合舉辦的活動,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化作可觸可感的生動實踐。
活動現場,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通過圖文展示,帶領觀眾走進“東亞候鳥驛站”的生態故事。白城市生態環境局鎮賚縣分局自然生態科科長李琦以丹頂鶴的遷徙路線為脈絡,講述鎮賚濕地在全球候鳥保護中的關鍵地位,孩子們聽得格外認真。護飛隊志愿者們發放的200余份手冊中,白鶴、東方白鸛等明星物種的剪影躍然紙上,見證著這座小城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版圖上的獨特坐標。
在手工體驗區,教師、家長與小朋友們齊聚一堂,攜手動手制作手工。彩紙翻飛間,孩子們不僅精心還原白鶴、白枕鶴等珍稀鳥類的形態特征,更在護飛隊長潘晟昱的講解中,將“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生態意義印入心田。
“舉辦這次活動,不僅是科普知識的傳遞,更是文明行為與志愿服務精神的傳播。我們希望借此讓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在人們心中深深扎根。”潘晟昱說。
作為東亞最大的白鶴停歇地,鎮賚縣通過“政企民”協同的護飛行動,創造了連續十年候鳥零傷亡的保育奇跡。鎮賚縣實驗小學校長齊向華表示,這次活動不僅是生物多樣性知識的傳播,更像是播撒下一顆顆綠色的希望種子,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都將為編織萬物共生的美好未來添磚加瓦。
據悉,鎮賚縣將持續創新“科普 實踐”模式,依托莫莫格濕地生態監測站等科研平臺,構建覆蓋全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讓“中國白鶴之鄉”的金字招牌在世界生態保護版圖上持續閃耀。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