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歐亞猞猁
歐亞猞猁 在中文世界中一般直接稱猞猁,是一種中型貓科動物,通常出沒于森林中。它們有著廣泛的分布,從西歐延伸成俄羅斯和中亞,在中國多見于新疆、甘肅、四川、陜西、青藏高原以及東北地區。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貓科 Felidae
屬:猞猁屬 Lynx
種:歐亞猞猁 L. lynx
猞猁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屬于中型的猛獸。平均體長85-105厘米,尾長20-31厘米,重量20-30公斤。兩性區別不大,雄性猞猁比雌性猞猁身材稍微大一點。
猞猁與人類的比例參考
猞猁身體粗壯,四肢較長,四肢前面、外側均具斑紋。尾極短粗,尾尖呈鈍圓,尾端一般純黑色或褐色。
猞猁耳基寬,耳尖具黑色聳立簇毛,長達4-5厘米,其中還夾雜著幾根白毛。簇毛有收集音波的作用。
兩頰有下垂的長毛,眼周毛色發白,兩頰具有2-3列明顯的棕黑色縱紋。上唇暗褐色或黑色,下唇污白色至暗褐色,頜兩側各有一塊褐黑色斑。
猞猁背部的毛發最厚,身上或深或淺點綴著深色斑點或者小條紋。這些斑點有利于它的隱蔽和覓食。背部的毛色變異較大,有乳灰、棕褐、土黃褐、灰草、黃褐及淺灰褐等多種色型。胸、腹為一致的污白色或乳白色。
猞猁的足跡
猞猁的骨架
猞猁有7個亞種,現存6種
北歐亞種
L. l. lynx
分布于北歐、中歐、東歐以及西伯利亞西部
土耳其亞種
L. l. isabellinus
分布于中亞地區
高加索亞種
L. l. dinniki
分布于高加索山脈
西伯利亞亞種
L. l. wrangeli
分布于西伯利亞東部
巴爾干亞種
L. l. balcanicus
分布于巴爾干半島
喀爾巴阡山亞種
L. l. carpathicus
分布于喀爾巴阡山脈、中歐
撒丁島亞種(已絕滅)
L. l. sardiniae
猞猁生活在多巖石的森林中,棲居高度可由海拔數百米的平原而到5000米左右的高原。主要在夜間活動,成年猞猁為獨居動物。活動范圍視食物豐富程度而定,有一定的領地意識。耐饑性強,不畏嚴寒。
擅于攀爬甚至可以從一棵樹縱跳到另一棵樹上。在夜間它們可以借此偷襲睡熟的鳥類。猞猁也善于游泳,但不輕易下水。
在捕捉獵物時,猞猁常借助于草叢、灌叢、石頭、大樹等做掩體做伏擊。如果一擊捕空沒有成功,它們往往不會窮追獵物,而是再回到原處,耐心地等待下一次機會。有的時候它們會在同一地方耐心的等上1-2天。
猞猁的主要食物是野兔,也會捕食松鼠、野鼠、旱獺、各種鳥類,有時也會襲擊狐、麝、狍子和鹿。在冬季猞猁有將剩余的獵物埋藏在雪中的習性。
猞猁的交配季節,在二月至四月間,孕期67-74天,每胎產1-4仔,新生猞猁體重240-430克,哺乳期3個月,2-3歲性成熟。人工喂養的歐亞猞猁壽命為24歲。
猞猁有著廣泛的分布,從西歐延伸成俄羅斯和中亞。
雖然從斯堪的納維亞到中亞的猞猁有著不錯生存現狀,但是在歐洲西部和中部的猞猁已經接近滅絕。
猞猁在亞洲的分布:
中部:中國、伊朗、蒙古、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
北部:俄羅斯90%以上的猞猁生活在西伯利亞的森林。
由于人類活動,森林面積破碎化和縮小,城市化的逐漸加劇導致它們的棲息地越來越少,獵物變得稀少。棲息地和人類居住區的重疊導致它們有時捕獵牲畜,因此猞猁也常成為牧場主人們的犧牲品。
猞猁在歐洲一度非常常見,在中世紀以后的一段黑暗年代里,猞猁被當作害獸被歐洲的人類廣泛捕殺。那時候除了認為它們威脅家畜以外,竟然還被人們臆想為是魔鬼的象征,就因為它們耳朵上的那撮叢毛,虔誠的信徒認為猞猁是“撒旦”的象征。到了19世紀,猞猁已經在歐洲許多國家被徹底趕盡殺絕。直到20世紀70年代,人們才開始意 識到應該恢復這個物種的種群。
現今猞猁仍然是歐洲狩獵活動的主要對象,它們的皮毛會做成大衣銷售。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