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穿山甲,我們在行動
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廣袤森林中,分布著一種神奇的夜行穴居動物,它體表覆蓋黑褐色的角質鱗片,擅長挖洞,以白蟻為食,有“森林衛士”的美譽,它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穿山甲。
中華穿山甲,又稱之為“鯪鯉”,但它不是爬行動物,更不是魚類,是名符其實的哺乳動物,隸屬于哺乳綱、鱗甲目、鯪鯉科,包括3個亞種: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廣西等地)的華南亞種、分布在我國臺灣的指名亞種和分布在海南島的海南亞種。
中華穿山甲的形態特征與習性
中華穿山甲是中小型哺乳動物,體重約3-5kg,個別雄性個體可達8kg以上。成體體長約89cm,尾長約40cm。其背部、尾部及四肢外側均覆鱗甲,甲片之間雜生剛毛,四肢粗短,整體呈圓滑的流線型,這是為了適應在洞道中活動。前足爪厚實寬長且帶有彎曲的幅度,是穿山甲的挖洞工具,可以像挖掘機一般快速刨起泥土,觀察發現,穿山甲可以在一小時內挖出長達3m的洞穴。頭呈圓錐狀,耳廓突出,是八種穿山甲中的“大耳怪”;眼小鼻短,眼睛有深色的虹膜;看似兇猛,卻不長牙齒,只有一條長而靈活的舌頭,富含粘液,長度可達40cm,這是取食白蟻的專業工具,可以舔舐到蟻巢的每個縫隙。中華穿山甲視覺較差,但嗅覺靈敏,在尋找食物時,通過鼻子嗅探感知周圍環境及獵物。
中華穿山甲食性特化且具有季節性差異,即夏季主要以螞蟻為食,冬季主要以白蟻為食。洞穴在中華穿山甲生活史中占據重要地位,其覓食及居住都依賴于洞穴。中華穿山甲洞穴通常被分為居住洞和覓食洞,覓食洞是中華穿山甲挖掘覓食蟻巢留下的通道,居住洞則是中華穿山甲改造覓食洞而成,用于休息、繁殖、育幼等。其交配時間以4-5月為主,分娩期為12月至翌年1月,一次通常只能生產一個幼崽。
中華穿山甲的種群現狀
中華穿山甲是一類神奇的哺乳動物,它與大家熟知的其他野生動物相比更加獨特:獨特的形態特征、獨特的生活習性、獨特的演化歷史,正因為它與眾不同,使得穿山甲散發出獨特的魅力!然而,由于人為干擾、棲息地喪失、氣候變化等因素,導致中華穿山甲種群明顯下降。目前,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十幾個省區有小種群發現。
中華穿山甲幼崽
中華穿山甲保護工作進展
中國是中華穿山甲最主要的分布區,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中華穿山甲的保護工作。2020年6月,中華穿山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廣州成立了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系統開展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調查及監測、種群生態學、遺傳學以及救護和人工繁育、野化放歸等保護研究工作,為全球穿山甲的系統保護貢獻中國力量。
科學家給中華穿山甲安裝追蹤器后放歸野外
在野外種群調查及監測方面,制定了我國首個針對中華穿山甲的野外種群監測技術規程,解決了中華穿山甲“找不到”的難題。隨著監測技術的廣泛應用,廣東省近年來先后在肇慶、韶關、河源、潮州、梅州、惠州等地使用紅外相機監測記錄到珍貴的中華穿山甲活動影像。此外,在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錢江源國家公園、云南省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南省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也拍攝到中華穿山甲的影像。2023年國家林草局將34處中華穿山甲分布區列入《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健全了中華穿山甲就地保護網絡。在生態功能評價方面,發現了中華穿山甲所挖的洞穴增加了生境異質性,為超過100種陸生脊椎動物提供了庇護所、熱避難所、覓食場等利用資源,揭示了中華穿山甲在南方森林生態系統中扮演了“生態系統工程師”的重要角色,為維系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揮了重要的生態作用,具有“關鍵種”的特質。因此,中華穿山甲的保護工作也直接惠及了共棲物種的保護,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系統保護,是重要的“傘護種”。
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給中華穿山甲做體檢
為了促進野外種群的復壯,中華穿山甲救護與繁育工作也十分重要,是就地保護的重要補充。經過5年努力,現已建立了呼吸道和消化道等救護期致死率高的疾病診療體系,研發了環境豐容與誘食技術,解決了野生穿山甲對人工環境適應性的問題,救護成活率達80%以上;首次建立了中華穿山甲精液采集方法和精子品質評估體系,為穿山甲人工授精和精子資源庫的建立奠定基礎;編制了中華穿山甲救護和飼養技術規程,明確了穿山甲的營養需求、研發了科學的飼料配方,解決了穿山甲“救護難”和“繁育難”的問題。目前已放歸中華穿山甲穿山甲5只,通過安裝追蹤器,我們可以了解放歸穿山甲的生存狀況,并獲得行為、家域、生境利用等重要科學數據,為野外種群的復壯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從野外救助的中華穿山甲
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
盡管中華穿山甲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但仍存在不足。棲息地是中華穿山甲等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的核心,如何協調統籌地方經濟發展與棲息地保護,優化自然保護地功能和改變森林經營模式等問題是中華穿山甲系統保護的重要工作。中華穿山甲是一類高度特化的動物類群,其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關鍵的生物學信息還不完全清楚。
野生中華穿山甲
中華穿山甲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健康的重要指標物種,開展中華穿山甲保護是維系物種安全、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下一步,重點開展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食物資源及其生境評估,識別其繁衍及生存所需的棲息地,建立中華穿山甲自然保護地,完善就地保護網絡體系。積極開展中華穿山甲救護、人工繁育保護技術研究,通過人工種群的野化放歸促進野外種群的全面復壯。此外,積極加強中華穿山甲分布國家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與中華穿山甲分布國家建立保護聯盟,創新合作機制,搭建國際研究平臺,為實現穿山甲的全球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作者簡介
華彥,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教授 ;國家林草局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
張圣,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碩士研究生
孫松,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博士研究生
來源: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文/ 華彥 張圣 孫松
圖/ 華彥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