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河:綠水青山鋪就的“金山銀山”之路
2025年8月15日全國生態日之際,恰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唐家河以47年蛻變之路交出生態保護的生動答卷。這片位于四川北部的土地,從伐木場蛻變為“天然基因庫”,在黨建引領、法治護航、多方協作中,走出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共贏之路,也是用腳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
黨建引領是蛻變之基。1978年轉型以來,黨員沖鋒在前,23名黨員職工與5名黨員巡護員組成“鋼鐵先鋒隊”。一代又一代黨員扎根深山,堅守巡護一線,讓黨徽閃耀綠林。如今96.15%的森林覆蓋率下,2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94種國家二級級保護動物在此棲息,成為低海拔野生動物遇見率最高的區域之一。
法治護航筑牢生態防線。唐家河將普法融入保護全流程,通過“線上網絡宣傳 線下主題日活動”結合,讓“保護紅線”入腦入心。與青川縣人民法院、青川縣人民檢察院共建了生物多樣性法治教育基地,以案例警示強化震懾,讓法治成為生態守護的“利劍”。
跨區協同凝聚保護合力。從2020年聯合川甘12家單位簽約,到2025年集結三省43家單位參與,已開展9次跨區域聯合巡護,487名巡護員累計投入811小時,巡護里程達1187.7公里,覆蓋岷山、西秦嶺核心區,構建起跨區域保護的示范樣板。
社區共生激活發展活力。在周邊社區選聘70余名生態管護員,推動老百姓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帶動養蜂產業發展,建成標準化蜂場20個,輻射300余戶農戶,年產值超300萬元;通過“合作社 農戶”模式,全村60多戶蜂農養殖中華蜜蜂近5000箱,年均每戶可增收3—5萬元,中華蜜蜂產業真正成了“致富引擎”。
科研教育釋放長效價值。與高校合作開展物種研究,借紅外相機、無人機累計獲取數萬條野生動物影像;每年辦100余次自然教育活動吸引10.5萬人次參與,使唐家河既是“天然實驗室”,更是生態文明“活課堂”。
從伐木場到國家公園,唐家河印證著綠水青山的多重價值。黨建驅動、法治保障、多方參與、社區共生、科教助力,讓這片土地在守護中發展、在發展中永續,真正讓綠水青山成為滋養民生、惠及長遠的“金山銀山”。
作者:蔡麗君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