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重逢歐洲莢蒾
????自然札記??142
終于重逢歐洲莢蒾
我愈來愈相信:心有牽念,終有重逢。
我從事造林綠化工作有30年,而接觸濕地、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僅2年,但有幸到齊齊哈爾去看扎龍濕地去近距離凝視丹頂鶴時,我卻又意外地見到了歐洲莢蒾。
在齊齊哈爾,我望到了滿街的復葉槭,在殘留的暴馬丁香花序里沒有懸念地尋覓到了五瓣丁香,也又聽到了久違的達斡爾族民歌,但鶴之舞、青春的復葉槭和五瓣丁香、宛若天籟之音的達斡爾歌聲之外,我隱隱覺得我難得的旅行還有什么故事要發生,在告別齊齊哈爾的清晨,天剛亮,我出門沐雨靜靜地去看植物清新的葉片和忍冬嬌紅的繁果。雨不是很大,我也拿了把挺大的雨傘,但定格這些今生也許再很難謀面的忍冬、花楸、紅松、紅皮云杉時,我收起了傘。從小沒有傘,在濕冷的雨中,我真的覺得寧靜渺遠。我也就重逢了歐洲莢蒾,終于。
歐洲莢蒾花已開過,有幾枝殘留不少朵不孕花,幸運的是,花序中央可孕的小花還有2朵,讓我清晰望見了黃白色的花藥。我真的與歐洲莢蒾重逢了!
歐洲莢蒾,忍冬科莢蒾屬落葉灌木。
高1.5-2米;當年小枝有棱,有明顯凸起的皮孔,二年生小枝帶色或紅褐色,近圓柱形,老枝和莖干暗灰色,樹皮質薄而非木栓質,常縱裂。
葉輪廓圓卵形至廣卵形或倒卵形,通常3裂,具掌狀3出脈,基部圓形、截形或淺心形,無毛;位于小枝上部的葉常較狹長,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而不分裂,邊緣疏生波狀牙齒,或淺3裂而裂片全緣或近全緣;葉柄粗壯,無毛。
復傘狀聚傘花序,周圍有大型的不孕花,總花梗粗壯,無毛;花生于第二至第三級輻射枝上,花梗極短;花冠白色,輻狀,裂片近圓形,長約1毫米;雄蕊花藥黃白色;花柱不存,柱頭2裂;不孕花白色,直徑1-1.5cm,有長梗,裂片寬倒卵形,頂圓形,不等形。
果實近圓形,成熟時紅色。
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歐洲莢蒾產歐洲。我國新疆西北部有分布。但黑龍江省公告有林業地方標準《歐洲莢蒾栽培技術規程》(DB23/T 1822-2016),應該是栽培廣泛。
歐洲莢蒾花期較長,花白色清雅,花序繁密,大型不孕花環繞整個復傘花序,整體形狀獨特。葉濃密,葉色隨季節有變化,可增加綠地色彩。果似櫻桃,果小量大,紅艷誘人,給人以強烈視覺沖擊力,能形成園林觀賞的視覺焦點。莖枝不用修剪自然成形,園林綠化成本低。春觀花,夏觀果,秋觀葉、果,冬觀果,四季皆有景,為優良園林綠化樹種。
“田野小河邊,紅莓花兒開,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愛,可是我不能對他表白,滿懷的心腹話兒沒法講出來!”
這首《紅莓花兒開》,是1950年翻譯的前蘇聯電影《幸福的生活》插曲,我們這一代人應該非常熟悉。這歌的原譯者孟廣鈞先生,在2001年第3期的《大眾電影》上發過一篇文章《錯把莢蒾作紅莓》,講到他在1950年翻譯時,把原詞莢蒾(歐洲莢蒾)誤譯作紅莓。
俄羅斯現有1.3億多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使用斯拉夫語的各民族統稱,目前世界上斯拉夫人主要有俄羅斯族、波蘭族和烏克蘭族。斯拉夫人的傳統中,莢蒾象征著少女的美,代表了斯拉夫美女的形象,體現了青春、健康、歡樂。他們還認為莢蒾一種神奇和偉大的植物,在屋內角落放莢蒾可驅除惡魔和邪靈。莢蒾就像母親一樣艱辛和默默付出,不懼嚴寒,樸實無華。
在俄羅斯,莢蒾是一種文化內涵深厚的植物。這種植物的花,一直被視為美麗、青春、愛情、幸福的象征。人們喜歡將開花的莢蒾比作天真無邪、不識愁滋味的少女,而成熟的果實則用來形容待嫁的美嬌娘。在婚禮上,莢蒾花被用來裝點餐桌和大圓面包。《紅莓花兒開》的詞作者伊薩科夫斯基是來自俄羅斯鄉村的著名詩人,他是將歌曲中那位渴望愛情與幸福但又害怕向愛人表白的少女,跟莢蒾這一意象聯系了起來。
我出生的新疆塔城市中心點經緯度:
北緯N:46°45′5.22″ ,東經E:82°59′13.31″
我學林后就知道的齊齊哈爾市中心點經緯度:
北緯N:47°09′18.61″ 東經E:123°49′20.42″
就是說,我出生的地方和我現在終于抵達的遠方在同一個緯度上。而按時區說,這里比塔城太陽要早升起2.7個小時。
兩個地方都生長著歐洲莢蒾,都生活著俄羅斯和達斡爾、錫伯、塔塔爾民族,都座落有俄式建筑,不過,塔城的少,只有紅樓,而齊齊哈爾有一條形成于1907年的羅西亞大街,有修建中東鐵路時的俄國工人居住娛樂的建筑群,包括電影院。
我用高德地圖測量一下,從塔城沿國界線東上,距離9000余里。而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錫伯族祖先的西遷,路經今烏蘭巴托,行程上萬里——團結、忠誠、勇敢與奉獻的盛京(沈陽)等地錫伯民族官兵攜家眷4000余人奉旨從東北西遷,冒酷暑、頂嚴寒,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放牧前行,歷時一年零五個月,到達新疆伊犁河畔去屯墾戍邊、保衛祖國西北邊疆。1766年西遷軍民剛在伊犁河南岸落戶,伊犁將軍便令錫伯營抽調精兵100名,由1名佐領和1名驍騎校率領,同滿、索倫等營官兵一起前往塔爾巴哈臺(今塔城)換防臺站和要隘。現在,塔城市喀拉哈巴克鄉青崗村橡園里建有錫伯族西遷博物館。
最后要說,人的成長恍惚而有趣,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如果不學林不務林,我可能不會深深記住也沒有機會來到齊齊哈爾:從事林業工作的都知道《防護林科技》。《防護林科技》創辦于1983年,是由黑龍江省林業廳主管,國家林業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黑龍江省三北林業建設指導站和黑龍江省森林與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關于防護林科學研究和體系建設方面的專業性期刊,而編輯部地址是在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合意大街。
學林時,我不知道齊齊哈爾還有丹頂鶴。現在見過,我還是更喜歡塔城冬季冰雪覆蓋不住的河面上游弋的純潔傲慢的白天鵝。
我離開塔城時,塔城沒有火車。而齊齊哈爾,還有昂昂溪火車站,而且歷史很久遠,而且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訪蘇歸來,在昂昂溪站臺抽了一支煙,那神情那姿勢那氣勢,就是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吟就新中國開篇長詞后的欣然與豪邁!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