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頭潛鴨首次全面調查結果出爐!數量躍升至2555只,棲息地現新趨勢
“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小編注意到,近期,中國完成了首次全國青頭潛鴨種群調查,并于2025年4月18日公布了調查結果。這項調查揭示了青頭潛鴨種群的數量和分布情況,標志著我國在這一物種保護工作中邁出了重要一步。根據調查數據,目前我國青頭潛鴨的種群數量已達到2555只,跟2012年時僅1000只的數量相比,增長了近一倍。此次調查也首次全面掌握了青頭潛鴨的越冬棲息地,確認了16個重要棲息地,并為進一步的保護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2025年3月10日,在東方華地城拍到了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中包括5只青頭潛鴨。?攝影:余煉(綠會錦州保護地主任)|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青頭潛鴨(學名:Aythya baeri)是一種體型中等的深色水鴨,屬于鴨科潛鴨屬,是我國的一級保護物種,也是全球范圍內關注度較高的鳥類之一,在許多新聞報道中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貓”。它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曾廣泛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及俄羅斯遠東地區。但是過去幾十年來,隨著棲息地的喪失和非法獵捕等因素的影響,青頭潛鴨的數量急劇下降,目前在我國的種群數量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
青頭潛鴨。攝影:李振文(綠會BCON專家)
根據此次調查結果,我國青頭潛鴨分布在76處越冬棲息地。青頭潛鴨的越冬棲息地分布廣泛,涵蓋了全國多個省區市,其中有16個棲息地的數量超過30只,合計達到2136只,占總數的83.6%。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棲息地中,大部分為湖泊濕地,占比高達71.51%,而河流濕地和庫塘則位居其次。
此次調查還發現,青頭潛鴨的越冬習性與以往的傳統認知有所不同,它們更傾向于選擇小面積、植被豐富的廢棄魚塘和中小型湖泊,而非較大規模的濕地。這一發現也揭示了青頭潛鴨在棲息地選擇上的某些新趨勢,即它們具有明顯的聚集性。這也說明,小微濕地、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ECMs)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重要性。
在遼寧錦州觀察到的青頭潛鴨。攝影:余煉(綠會錦州保護地) |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許多小微濕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在更廣闊的景觀中扮演著“生態踏腳石”的角色。它們可以連接較大的濕地斑塊,為遷徙的鳥類(包括青頭潛鴨)提供中途停歇、補充能量的場所,有助于它們安全順利地完成遷徙。在自然濕地破碎化的區域,人工濕地可以作為重要的生態廊道。
為了更好地保護青頭潛鴨等遷徙鳥類,我國政府近年來已采取了多項舉措,諸如發布相關保護行動計劃、加強棲息地修復以及強化科研支持等。此次調查范圍包括我國有青頭潛鴨越冬分布的21個省份,共212處棲息地。此次調查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采用了政府牽頭、部門聯動和民間參與的方式,充分調動了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推進青頭潛鴨的保護工作。
青頭潛鴨【左】(英文名:Baer's Pochard,學名:Aythya baeri)是一種瀕危的潛鴨,體型中等,雄鳥具有醒目的深綠色頭部,背部呈黑褐色,胸部為黑色,腹部則為白色。雌鳥的顏色較為暗淡,頭部棕色。青頭潛鴨主要棲息于東亞的淡水湖泊和濕地,以水生植物和無脊椎動物為食。由于棲息地喪失和非法捕獵,它的數量急劇減少,現已被列為極危物種,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貓”。攝影:Linda Wong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