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碳”出發,解鎖零碳、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密碼
01 碳的 “秘密檔案”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碳排放無處不在。當我們駕駛汽車時,汽車發動機燃燒汽油,會釋放出二氧化碳;當我們打開電燈,消耗的電力如果來自火力發電,同樣會產生碳排放;甚至我們日常使用的塑料制品,從生產到廢棄處理,整個生命周期也都伴隨著碳排放。
這些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就像給地球裹上了一層越來越厚的 “棉被”。原本,地球吸收太陽的熱量后,會將一部分熱量反射回太空,以維持溫度的平衡。但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使得更多的熱量被截留在地球大氣層內,導致全球氣候逐漸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且極具破壞力的。冰川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像圖瓦盧、馬爾代夫等一些地勢較低的島國,正面臨著被海水淹沒的危險;極端天氣事件愈發頻繁,暴雨引發洪水,干旱導致農作物歉收,高溫熱浪威脅著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生態系統也遭到嚴重破壞,許多物種的棲息地被改變,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 。
02 零碳、碳達峰、碳中和的概念解析
面對氣候問題,零碳、碳達峰、碳中和成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概念 ,它們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各自扮演著獨特而重要的角色。
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隨后開始進入平臺期并逐漸下降的過程,它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就像爬山,到達山頂就是碳達峰,過了山頂便開始下山,也就是碳排放量開始下降。比如,中國承諾在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這意味著在 2030 年左右,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不再增長,之后會逐步減少 。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 “零排放” 。簡單來說,就是你產生了多少碳排放,就想辦法把這些碳排放吸收回去,讓排放和吸收達到平衡。比如一些企業通過投資植樹造林項目,利用樹木吸收二氧化碳,來抵消企業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
零碳,是一個旨在減少碳排放、減緩氣候變化的全球性概念,指通過技術手段和能源轉型,使產品或服務在生產、使用和廢棄處理過程中不產生碳排放,或者產生的碳排放能夠被完全中和掉,達到碳的近零排放 。比如,一些離網的、完全依靠太陽能運行并使用零化石燃料的家庭或商業建筑,可視為接近零碳的范例。
零碳與碳中和在實現方式和目標上存在差異。零碳更強調從源頭減少碳排放,通過使用清潔能源、優化生產流程等方式,使碳排放趨近于零;而碳中和則是在碳排放無法避免的情況下,通過碳抵消等手段來實現凈零排放 。
03 它們為什么如此重要
(一)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求
全球氣候變化已經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威脅,而是切切實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危機。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一些島國和沿海地區的居民正面臨著失去家園的危險。據相關研究預測,如果全球氣溫繼續上升,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會上升數米,這將導致許多沿海城市被淹沒,數以億計的人被迫遷移 。
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也在不斷增加。暴雨引發的洪水,沖毀房屋、道路和橋梁,破壞人們的生活和基礎設施;干旱導致農作物歉收,威脅著全球糧食安全;高溫熱浪更是直接危及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命。例如,2021 年,北美地區遭遇了極端高溫天氣,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一些地區氣溫超過 49℃,導致數百人死亡 。
實現零碳、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是我們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舉措。通過減少碳排放,我們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降低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保護生態系統的平衡,為人類和其他生物創造一個更安全、穩定的生存環境。
(二)我國的責任與擔當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總量也相對較大。但我們并沒有回避這一問題,而是積極主動地承擔起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 。
2020 年,我國鄭重提出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的目標,這一目標的提出,充分展現了我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大國擔當。我國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同時,我國也在不斷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在國際合作方面,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與世界各國分享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和技術,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和幫助。例如,我國通過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的物資援助、技術培訓和項目合作,幫助他們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我國還積極參與國際氣候談判,推動《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實施,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
04 達成目標,我們在行動
為了實現零碳、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我國正積極行動,從政策制定到科技創新,再到實際項目的落地實施,多管齊下,全面推進。
(一)政策層面的保障
我國高度重視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構建了完善的 “1 N” 政策體系 。“1” 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出臺的《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它們在 “1 N” 政策體系中發揮著統領作用,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
“N” 則包括能源、工業、交通運輸等分領域分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撐、能源保障、碳匯能力等保障方案 。例如,在能源領域,我國出臺政策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在工業領域,推動企業實施綠色制造,加強節能減排技術改造 。各地區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本地區的碳達峰行動方案,將國家政策細化落實 。
2023 年 8 月 15 日我國首個全國生態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 “1 N” 政策體系構建完成并持續落地 。這一政策體系的建立,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進 。
(二)科技創新的力量
科技創新是實現零碳、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核心驅動力。在能源轉型方面,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效率和穩定性 。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就,電池技術不斷突破,續航里程大幅提升,充電樁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
在節能減排方面,科技創新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全球首塊零碳氨燃料燒制的綠色瓷磚在廣東省佛山市成功出爐 。建筑陶瓷生產通常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采用先進零碳燃料是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減碳方式之一 。通過佛山仙湖實驗室、佛山歐神諾陶瓷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研發,成功設計并開發出新型純氨和天然氣混氨工業燃燒器及配套技術,實現了純氨燃料的高效穩定燃燒,大幅降低了燃燒煙氣中氮氧化物排放,為建筑陶瓷行業 “雙碳” 達標提供了解決方案 。
我國首個百萬噸級 CCUS 項目 ——“齊魯石化 - 勝利油田百萬噸級 CCUS 項目” 正式注氣運行 。該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 100 萬噸,相當于植樹近 900 萬棵 。項目匯聚中國制造力量,裝備的國產化率達到 100% 。在碳捕集環節,齊魯石化通過液化提純技術,回收煤氣化裝置尾氣中的二氧化碳;在碳利用與封存環節,勝利油田向油井注入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同時二氧化碳通過置換油氣、溶解與礦化作用實現地下封存,做到變廢為寶 。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標志著我國 CCUS 產業開始進入技術示范中后段 —— 成熟的商業化運營,為我國大規模開展 CCUS 項目建設提供了更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技術數據 。
(三)實踐案例展示
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 —— 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建成投產 。該產業園由鄂爾多斯市政府和遠景科技集團攜手打造,集成了綠色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成為綠色工業革命的基礎單元 。園區 80% 的能源直接來自風電、光伏和儲能,另外 20% 的能源通過電網回購綠電,從而實現 100% 綠電供給 ,每年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 億噸,創造千億元產值 。園內已入駐 10 余家新能源頭部企業,“風光氫儲車” 產業矩陣正在加快形成,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規模初現 。
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的成功實踐,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和經驗。目前,中國零碳產業園模式正陸續在英國、西班牙等國家落地,為當地可持續經濟、就業、環境帶來深遠影響 。
05 普通人的綠色 “碳” 索
實現零碳、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推動和企業的努力,也與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息息相關。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都在為這個目標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一)生活中的低碳小竅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為低碳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點開這份低碳生活小貼士,一起踐行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
在衣著方面,選擇環保面料,如有機棉、麻等,這些材料的生產過程比傳統棉織物更環保;少量衣服用手洗,減少洗衣機的使用頻率;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全國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 290 萬噸 。
飲食上,購買本地、當季食物,減少食物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踐行光盤行動,避免食物浪費,每人減少糧食浪費 1 斤,全國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 61.2 萬噸 。
居住方面,生活用水循環利用,比如用洗菜水澆花、沖廁所;使用節能電器,空調調高一度,全國每年節約 33 億度電 ;隨手關燈,及時關閉不使用的電器 。
出行時,選擇購買小排量或新能源汽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距離騎自行車代步,每月少開一天私家車,全國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 1800 萬噸 。
日常用品使用上,紙張雙面打印,采用無紙化辦公,減少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盡量選擇可重復使用的物品,如環保袋、不銹鋼吸管等 。
(二)消費選擇的影響
消費者的選擇對推動企業減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我們購買綠色產品時,就是在向企業傳遞一個信號:我們關注環保,愿意為低碳產品買單。這種市場需求會促使企業加大在綠色技術研發和生產方面的投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 。
比如,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開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推動了整個汽車行業向低碳方向發展。同樣,在服裝行業,消費者對可持續面料的關注,也促使企業采用更環保的生產工藝和材料 。
我們可以通過選擇購買有環保認證的產品、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品牌等方式,為推動企業減排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用消費的力量,為地球的綠色未來投票 。
06 未來已來,共赴零碳之約
零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關乎人類的未來,是一場需要全球共同參與的綠色變革。我國在這場變革中,以堅定的決心、有力的政策和積極的行動,展現出大國擔當,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力量 。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而非旁觀者。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用消費選擇推動企業減排,我們的每一份努力都將匯聚成推動世界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變的強大動力 。
讓我們攜手共進,積極參與到這場綠色行動中來,為實現零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綠色、美好的未來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