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夢魘-尼羅尖吻鱸
尼羅尖吻鱸,是鱸形目的尖嘴鱸科中一個物種。它們在埃塞俄比亞界生物地理區分布很廣,在不同的地區,它們會有大量在非洲不同語言中的名字。其英語俗稱 African snook 在當地比較普及,通用型較高。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 Perciformes
科:尖嘴鱸科 Latidae
屬:尖吻鱸屬 Lates
種:尼羅尖吻鱸 L. niloticus
尼羅尖吻鱸是最大淡水魚之一,最長可達2米,重達200公斤。
它們身體粗壯寬闊,呈銀色,帶淡藍色。它們有特別黑的眼,外圈呈鮮黃色。頭部極大,吻端尖突,口裂斜拉大,下顎長度超過上顎。
成年尼羅尖吻鱸棲息于湖中有充足含氧量的環境,幼魚則被限制在沿岸或有屏障之處。
尼羅尖吻鱸是兇猛的掠食者,以魚類(包含自己的同類)、甲殼類和昆蟲為食,幼魚則以浮游動物為食。
尼羅尖吻鱸原產于非洲的查德湖、剛果河、尼羅河、塞內加爾河、圖爾卡納湖及其他河川流域,后傳入很多非洲的湖,包括維多利亞湖。
該物種的引進常被當作入侵物種對本土生態影響的負面教材。世界保育組織(IUCN)將尼羅尖吻鱸列入最具危害的世界100大入侵物種之一。
尼羅尖吻鱸在1954年由于經濟(漁業和糧食)上的目的,被宗主國英國引進東非的維多利亞湖。尼羅尖吻鱸的引進造成了維多利亞湖數百種的原生魚類完全滅絕或接近滅絕,約有超過200余種維多利亞湖的特有魚種由于尼羅尖吻鱸的掠食和競爭而完全野外滅絕,只有少數種類仍飼養在北美和歐洲的水族館,等待未來可能的復育工作。
由于過度捕撈,尼羅尖吻鱸的產量也在減少中,這使得部分殘余的原生魚種得以有喘息的空間。
原先尼羅尖吻鱸以原生的慈鯛類為食,但由于食物多樣性的銳減,目前尼羅尖吻鱸主要以小蝦和鯉科小魚為食。
尼羅尖吻鱸的引進雖然為維多利亞湖帶來了生態上的浩劫,但也刺激了當地漁業的發展。在2003年,尼羅尖吻鱸在歐洲市場的銷售產值為1.69億歐元。但漁業未來的展望仍不明朗;1990年代以來,尼羅尖吻鱸的數量和產量由于過度捕撈(與生態系統的全面崩潰)正在逐年減少。另一方面,本土生態系統的改變也對當地的社會經濟造成影響。大規模的捕撈業公司,由于尼羅尖吻鱸的出口賺進數百萬美元;當地原本的傳統漁業,則逐漸沒落或被取代,賣魚所獲得的收入多進了大公司的口袋,當地居民則沒有能力消費他們的漁獲。
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2004年紀錄片《達爾文的夢魘》(Darwin's Nightmare )探討尼羅尖吻鱸的引進所帶來的破壞,包括由于鱸魚出口從歐洲所購得的武器,加深了當地的沖突和貧困。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