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逛吃,品味小村里的生物多樣性(上篇)
有沒有想過身處在一個
伸手便能摘到各種美食的世界?
觸手可及的地方都是
各種新鮮的瓜果蔬菜和奇珍美味。
不僅種類比生鮮超市還要豐富,
而且現采現吃,沒有各種添加劑和農殘!
美食組成的世界(圖片來源forum.xcitefun.net)
這樣的地方還真被我發現了!作為一個資深的老饕,一方面從沒停止過追求美食的步伐,又略懂些植物,從事著各種混跡山野的工作。這些條件讓我不會輕易錯失當地最值得一試的美味以及特別的食材。許多植物你不認識,它們就只是好看的花草,認得就是端上桌佳肴。
2018-2020年間,因為工作關系,我曾數次光顧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曼丹村、曼朗村及曼龍勒村。地處熱帶環境的西雙版納自古以來都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著稱,孔雀、大象、原始森林是不少人對那里的第一印象。然而隨著近些年熱帶經濟林業的開發,真正主導西雙版納的是大面積的橡膠林和香蕉林,以及現代化城市和林立的高樓。
西雙版納的橡膠林
如果你想真正找到藏匿在西雙版納隱秘角落的傣家吊腳樓和原始森林,那勐臘縣曼朗村就是其中一處。小村子坐落于勐臘鎮附近的山頭上,離著名的望天樹景區只有10公里左右。村子周邊既有良田,也有少量橡膠林,但最難能可貴的是周圍保存有較大片的原生雨林,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非常不錯。
被雨林、農田和橡膠林環繞的曼朗村
曼朗村外貌
森林植被的好壞要從組成森林的樹木種類、群落狀態以及物種多樣性等方面看。曼朗村走出村莊不到300米就能看到不少保存良好的熱帶雨林。由許多高達40-50米的番龍眼(Pometia pinnata)和有著巨大板根的四數木(Tetrameles nudiflora)等高大喬木組成森林的上層群落,許多攀援植物和附生植物組成了漂亮的空中花園景觀,熱帶雨林中的各種老莖生花、葉尖滴水、絞殺等生態現象也都能見到。
村子周邊的絨毛番龍眼雨林
動植物物種的豐富指數同樣也是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評價的重要指標。雖然我們沒有花時間進行專業調查,但匆匆一瞥也讓我們發現了不少有趣又美麗的動植物,其中不少都是滇南熱帶地區特有的物種。
村子周邊的形形色色的動植物
勐臘縣的曼朗村是一個自然村,村子不大,農戶數量不到100戶。整個村子在傳統的飲食文化、建筑結構和民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傳承。我們能發現許多保留傳統榫卯結構的吊腳樓、傣族織錦、制陶等傳統習俗和文化。
小村子還是電視劇《讓我聽懂你的語言》和紀錄片《同飲一江水》的取景地,已經是當地頗有名的網紅地點。但是因為交通不便,前往的外地游客很少,多是周邊及本地人,常熱衷于周末去哪里尋覓原汁原味的傣味美食。
村寨中的小路與吊腳樓
第一次到曼朗,是因為工作關系,偶然發現那邊除了保存有很多傳統的建筑和習俗外,村寨小路和家家戶戶門口種植的各種植物也引發了我強烈的興趣。
那些花草綠植竟然都不是尋常物,某株不起眼的小草可能就是本地特有的美味香草;還有一些則有藥用、染色、炭薪等價值,我最關心的食用植物幾分鐘內就找到了二十幾種。
可惜當時時間有限,沒法徹底將村寨中的植物調查一番。離開后心中一直惦記著,村中的植物猶如一張藏寶圖,只待我哪一天有機會了一種種地扒出來。
被各種綠植環繞的庭院
第二次因為工作機會再次來到曼朗村,時間稍微充裕了一些,我和小伙伴們決定用半天的時間來對整個村子進行一次“大調查”,徹底弄清楚村子里到底藏著多少“食材”寶藏。
而整個過程也像是一個尋寶發現的過程,總是在你認為探索得差不多的時候又有新的有意思的植物發現!即使到調查的最后,因為調查路線和季節限制,我們也沒法說已經徹底摸清楚曼朗村的食用植物。
對村寨中的各種美食探索調查
好在最終我們也算對村中的食材和各種植物了解了個七七八八。就在這方圓不足百戶,半徑不足150米的曼朗村,我們發現的各種可食用的植物足足有102種,其中各種水果、干果類至少有28種,蔬菜至少49種;可作為茶飲或者調味的香料植物至少24種,其中還不包括玉米和水稻這一類糧食作物。
從數據而言,無論是水果、蔬菜還是香料的種類和豐富度都超過了一般的中小型超市和生鮮店。用孫猴子的花果山或者食物森林來形容這里一點也不過分。
不過又說回來,這些食材都是現采現吃的,這個城市生活是沒法比的。
瓜果篇
GUAGUO
村寨中的各種水果,既有大家比較熟悉的熱帶水果,也有少見甚至當地才吃的野果,為此我為它們簡單歸了一下類,方便大家了解。
幾乎多數常見的熱帶水果在村寨中都能見著,如百香果和楊桃這類估計村子里的人都吃夠了,常常成熟之后掉滿地都是,羨慕得讓人眼紅。
這些水果成熟季節各異,也就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不同的新鮮果子。
有一些熱帶水果在北方的市場上較少見,不過卻是在熱帶地區很常見。
如番石榴,商品名又叫芭樂,早先年引入云南后開始自我繁殖,現在已經變成當地常見的野生植物,長得滿山都是,隨便吃。
其它如番荔枝、人心果和蛋黃果,因為儲存運輸關系所以外地不多見且價格昂貴,在這里可是又好吃又便宜。
酸豆又名酸角和羅望子,以前做成的酸角糕是我童年的美好回憶,在東南亞它有著更高的地位,許多菜式和醬料都離不開酸角!
在村寨的水果中,我們還發現了不少本地特色的野果,如大果榕、大果刺籬木、羊奶果(密花胡頹子)、五椏果、檳榔青等。
如文定果,一年四季開花不斷,味道也是極好。諾麗果又名嘔吐果,原產太平洋小島,因為難吃到想吐而得名,一度還是知名的網紅水果。
大果榕就是XXXL版本的無花果,當地不僅吃果子,嫩葉燒湯也是一道美味,其背后榕小蜂和榕樹共生關系的故事也一直是生態學家們關注的焦點。
當地有趣果子的美味和有趣故事,再有幾萬字也很難說完。
蔬菜篇
SHUCAI
曼朗村的蔬菜發現有49種,除了一些大家熟悉的紅薯、芋頭、絲瓜等常見蔬菜外,還有不少本地特色蔬菜或野菜。為了方便介紹,我將這些蔬菜按常見指數分成了三個等級:
雖說這些蔬菜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像空心菜、芋頭、魔芋等蔬菜到底長啥樣許多人也沒見過吧。就算黃瓜,這里長的老品種也和我們平常吃的表皮帶刺的青黃瓜迥然不同。
有不少蔬菜在云南很常見,但是在其它省區卻不多見,這些奇奇怪怪豐富多樣的食材正是云南飲食文化的特點。像樹番茄、蝶豆花、四棱豆、水茄、大野芋等也是東南亞常見的食材。只要你有廚藝,村子中的蔬菜隨手做一桌越南菜或者泰國菜那是沒有問題的。
還有些特色蔬菜食用范圍更窄,如刺芋、青苔和海船菜。一種紫葳科的小樹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會長出超過半米的巨大果莢,形似小船而被當地人稱作海船菜。第一次見到當地人用這種樹上結的巨大果莢來制作各種菜式讓我吃驚不已,其味道雖略帶苦味,但口感爽脆清香,是去到那里不可錯過的美食之一。
各種琳瑯滿目的食材中還有一種令人難忘的,叫做“青苔”的植物!這種被當地稱作青苔的食材并不生長在我們想象的墻角或者水溝邊,而是村邊水質清澈的河底,科學上屬于一種叫做剛毛藻和海綿的綠藻類。
有趣的是這些“青苔”或許是生長在水里的關系,吃起來和我們熟悉的海苔味道還挺相似。不過從分類學上來說海苔屬于紅藻門,和這些綠藻類親緣關系還挺遠的。
“海苔”的采集
當地人會將附著于石頭表面的這些水藻采集下來,經過多次沖洗祛除水藻中的雜質和沙粒,并反復捶打,將水藻的纖維破壞,再經過人工仔細挑撿,“青苔”這個食材才能最終成型,整個制作過程需要至少5-6個小時。
然后,人們會將新鮮的“青苔”加上大芫荽、刺芹、蒜瓣、小米辣、泰國羅勒等香料均勻攪拌,再緊緊包裹在芭蕉葉中,上籠屜蒸上2個小時,一道走著黑暗料理賣相,但味道可口的蒸青苔便誕生了!其味道軟糯細滑,還有著類似海鮮的鮮香。這種新鮮“青苔”制作的蒸青苔只有特別的季節能夠吃到。而為了方便保存和隨時享用,人們也會將新鮮青苔壓成薄片狀曬干,隨時需要時加入蛋液油制作成炸青苔,這時的味道和蒸新鮮海苔迥異,卻和海苔相似,又是一番不一樣的滋味。
美味的“黑暗料理——蒸青苔”
“青苔”的制作過程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