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萬頃林海,點“碳”成金
季春時節,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傳素村的杉木林隨風輕擺。“真沒想到,這林子里清新的空氣也能賣錢!”村民邱盛良的感慨打破了山間的靜謐,這位守護山林半輩子的老農即將拿到3600元的碳匯分紅。
日前,我省正式簽發首批“湘林碳票”,8個項目獲批,通道侗族自治縣2024年度湘林碳票項目名列其中,其初始碳票減排量為82438.6噸,包括邱盛良在內的1000余戶林農將收到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包”。
一直以來,通道探索林業碳匯價值實現機制,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寫下了生動的注腳。
林改走出“通道經驗”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通道森林覆蓋率達79.54%,活立木蓄積量超1356萬立方米。然而,生態資源如何變現始終是橫亙在發展與保護之間的現實難題。
通道侗族特色鄉村美景。通訊員 李尚引 攝
“過去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碳匯開發面臨計量、交易、分配三大難關。”縣林業改革和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介紹,該縣創新構建“一證一券一平臺”體系,通過“三權分置”模式——林農保留林權、村集體掌控開發權、專業公司統籌交易權,既保障農民權益,又激活市場要素。
2022年,通道搶抓湖南省啟動林業碳匯試點機遇,在全省創新建立“一證一券一平臺”開發機制,通過頒權證、發碳券、建平臺破解“交易難”的問題,制發碳匯權證12本,核發縣級“林業碳券”4張,碳減排量2276噸。
截至目前,全縣碳匯交易額突破10萬元,1379噸碳減排量找到市場歸宿。
林農喜領“生態紅包”
林改春風拂過侗寨,生態賬本變成真金白銀。坪坦鄉皇都侗文化村將碳票收益投入生態研學基地建設,游客用“碳積分”兌換黑老虎藥材、侗錦等特色產品;隴城鎮創新“保底收益 溢價分成”分配機制,林農每畝年增收60元,還能享受交易溢價60%。
“以前砍樹賣錢心疼,現在護林掙錢安心。”萬佛山鎮村民楊秀英家的20畝竹林納入碳匯項目后,她主動當起生態護林員。
據統計,全縣已有168戶林農通過碳匯項目直接受益,9個試點村集體年均增收超5萬元。
碳票撬動綠色經濟鏈
碳票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活水,更催生綠色經濟新業態。在湖南省聯合交易所“碳綠瀟湘”平臺,通道專屬場景應用版面即將上線。
該縣林業局局長楊得志透露,通道正探索“碳票 文旅”“碳票 侗醫藥”等融合模式,讓生態價值滲透產業鏈每個環節
“湘林碳票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路徑,通道通過規范的市場機制和普惠的分配制度,為湖南集體林碳匯開發提供了可復制經驗。”該縣副縣長李厚宏表示。
如今,在2239平方公里的侗鄉大地,“賣空氣”已成尋常事。這片神秘侗鄉綠洲,正以改革銳氣破譯綠色密碼,為武陵山片區乃至全國集體林碳匯開發貢獻“通道方案”。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