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驚蟄始
微雨眾卉新
驚蟄
二十四節氣
驚蟄,古時候又叫“啟蟄”,后來為避漢景帝劉啟的諱而改為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天上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春雷響,萬物長”,驚蟄不僅是萬物生長的好時節,亦代表著春耕的開始。
驚蟄三候
一候:桃始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驚蟄之日,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早春的桃花,開始盛放了。
二候:倉庚鳴
倉庚即黃鸝鳥。驚蟄后五日,黃鸝感受春陽之氣,開始鳴啼。這番熱鬧的鳴啼,可視作春暖花開之慶也。
三候:鷹化鳩
“鳩”即布谷鳥。古人看見此鳥,以為老鷹所化。在他們看來,這所化之鳥,“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饑,如癡而化”。
驚蟄動植物
黃鸝
AWAKENING OF INSECTS
黃鸝,又稱“黃鶯”、“黃鳥”,羽色鮮黃,為中型雀類。嘴與頭等長,較為粗壯,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緣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須細短,鼻孔裸出,上蓋以薄膜。翅尖長,具12枚初級飛羽,第1枚長于第2枚之半;尾短圓,尾羽10枚。跗蹠短而弱,適于樹棲,前緣具盾狀鱗,爪細而鉤曲。雄性成鳥的鳥體、眼先、翼及尾部均有鮮艷分明的亮黃色和黑色分布,雌鳥較暗淡而多綠色,幼鳥偏綠色,下體具細密縱紋。
黃鸝在野外春夏季節主要食昆蟲,秋冬季節主要食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在收獲的季節它在農民的眼里是害鳥,春夏季節它們又是農民的好幫手,在大自然中,可消滅許多害蟲,特別在育雛期間,大量捕食梨星毛蟲、蝗蟲、蛾子幼蟲等。
中華蟾蜍
AWAKENING OF INSECTS
俗稱“癩蛤蟆”,中國分布最廣的蟾蜍,隸屬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蟾蜍屬,一般會在每年的2-3月份,進入交配、產卵的季節。喜濕、喜暗、喜暖,白天棲息于河邊、草叢、磚石孔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傍晚到清晨常在塘邊、溝沿、河岸、田邊、菜園、路旁或房屋周圍覓食,夜間和雨后最為活躍。
體長62~121mm。吻端圓,吻棱上有長疣;頰部向外傾斜,一般無凹陷;鼻孔略近吻端;鼓膜小而明顯;頭頂有許多小疣和少數大疣,眼瞼上密布小疣;耳后腺大,長橢圓形。除掌、蹠及跗部外,整個腹面布滿小疣。皮膚分泌物為白色乳狀液體。背部橄欖灰、綠灰或褐灰色,上面有不顯著的灰黑斑點;體側具黑色與淺色相間的花斑,有的具黑色線紋。腹面具乳黃或污白色與黑色或棕褐色形成的花斑。腹后部多有一深色大斑。
桃花
AWAKENING OF INSECTS
桃花,薔薇科李屬桃的多年生喬木植物桃樹的花,樹干灰褐色,葉橢圓狀披針形,單葉互生,邊緣具有細鋸齒。花單生,先葉開放,有白、粉紅、紅等色,重瓣或半重瓣。核果近球形,黃綠色,表面密被短絨毛,花期3-4月,果期6-9月。桃花的名字來源于《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花原產于中國中部及北部,栽培歷史悠久,后來逐漸傳播到亞洲周邊地區,在法國、地中海等溫暖地區都有種植。喜溫暖、濕潤及光照充足的環境,耐寒、耐熱;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質土壤,不耐堿土。桃花一般通過播種或嫁接繁殖。
桃花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既可作為食物用,又可作為藥用。《嶺南采藥錄》記載:“帶蒂下藥,能涼血解毒,痘疹通用之”。古人曾用“人面桃花相映紅”來贊美少女嬌艷的姿容,其實桃花確實有美顏的功效,《神農百草經》里就談到,桃花具有“令人好顏色”的作用。桃花色彩艷麗,是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人們也用它來象征春天的到來。在我國民俗傳統里,桃有吉祥、辟邪之意,古人把它種在庭院里,既美觀又可以驅兇避邪,帶來吉祥好運,還可以象征姻緣,俗語稱“桃花運”。
跟著《詩經》識野菜
諼(xuān)草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衛風?伯兮》
諼(xuān)草,后世寫作“萱草”,俗名黃花菜、忘憂草、金針菜,是百合科萱草屬的一種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近肉質,中下部有紡錘狀膨大,葉一般較寬,花早上開晚上凋謝,無香味,桔紅色至桔黃色,內花被裂片下部一般有“∧”形采斑。原產于中國南部地區,主要分布于秦嶺南北坡,多栽培,野外生長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溝濕潤處。性強健,耐寒,華北可露地越冬。適應性強,喜濕潤也耐旱,喜陽光又耐半蔭。不擇土壤,在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良好。
萱草芳香秀雅,花色艷麗,花姿優美,可供觀賞,作為代表性種類是中國的傳統蔬菜之一。根系發達,可攔淤固土,防止水土流失。根、葉可入藥,藥用價值較高,具有健腦和明目等功效,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其含鐵量很高,對補血止血有奇效,可作為婦女補血佳品。萱草味甘而氣微涼,安寐解郁,清熱養心,食之令人心平氣和,無有憂郁。
萱草作為中國傳統的庭院花卉,在古代社會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積淀了豐富的象征意蘊,而萱草文化也逐漸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萱草的文化價值主要有三:一為忘憂,二為宜男,三則代指母親。
蕨(jué)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召南?草蟲》
蕨(jué),又叫拳頭菜、貓爪子、龍頭菜、如意菜等,俗稱"山野菜",是一種野生蕨類植物,在我國暖溫帶及亞熱帶常見。嫩芽可食用,稱蕨菜;根狀莖提取蕨粉,可食用;根狀莖的纖維可制繩纜,能耐水濕。蕨菜為鳳尾蕨科生落葉草本植物,一般株高達一米,根狀長而橫走,有黑褐色絨毛,早春新生葉拳卷,呈三叉狀。柄葉鮮嫩,上披白色絨毛,此時為采集期。葉柄長30~100cm,葉片呈三角形,長65~150cm,寬30~60cm,2~3次羽狀分裂,下部羽片對生,褐色孢子囊群連續著生于葉片邊緣,有雙重囊群蓋。多生長在山區土質濕潤、肥沃、土層較深的向陽坡上。
蕨菜含有18種氨基酸等,現代研究認為蕨菜中的纖維素可有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胃對脂肪吸收的作用。蕨菜味甘性寒,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化痰等功效,經常食用可降低血壓、緩解頭暈失眠。蕨菜還可以止瀉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清腸排毒的作用,還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痢疾、咳血等病,并對麻疹、流感有預防作用。全株均入藥,還可作驅蟲劑。
蕨菜含有一種被稱作“原蕨苷”的物質,在蕨菜各部分中均存在,在蕨菜的幼芽部分中含量較高。長期大量食用原蕨苷,會使患癌幾率增加,但需要常年累積才有可能引發癌癥。蕨菜在食用前進行充分的加工處理,其致癌物會進一步降低,如高溫蒸煮、焯水、煎炒都可以去除蕨菜中的原蕨苷。
驚蟄始 萬物蘇
來源:上城分局、自然生態保護處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