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幾乎全身黑色的黑葉猴,為何會生下金黃色的猴寶寶?
上圖是一對黑葉猴母子,如果不說許多人會把小猴當成金絲猴,畢竟這對母子的毛發顏色差異也太大了,而且母猴桀驁不馴的頭部造型也與小猴子的“大背頭”截然不同。
那么,為何全身幾乎都是黑色毛發的黑葉猴會生出一個金黃色毛發的猴寶寶呢?在自然界中還沒有類似的動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
在我國幾乎大多數的野生動物都成為了保護動物,不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有234種,黑葉猴就是其中之一。
黑葉猴是猴科葉猴屬下的一種靈長類動物,它們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闊葉林中,從外觀上看,成年黑葉猴的通體幾乎都是黑色的長毛,只有兩頰的毛發為灰白色,它們的平均體長在55厘米左右,頭比較小,尾巴和四肢比較細長。
與其他猴子一樣,黑葉猴也是一種高度群居的動物,每個猴群又平均6只成員組成,較大的群體成員可達20多只,它們高度的樹棲,無論是日常生活、采集食物都是在樹上進行了,極少下樹。
黑葉猴是日行性的動物,它們上午和下午比較活躍,中午會有較長時間的午休,不過,到了晚上它們并不喜歡在樹上睡覺,而是會爬到一些天然的巖洞中休息。從食性上看,黑葉猴是偏植食性的猴子,它們可以采集的植物多達20多種,而且它們不僅會吃嫩葉、嫩芽和果實,也會吃花朵、莖以及種子。
黑葉猴能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們的分布局限,在世界范圍內,黑葉猴只分布在我國和越南,其中在我國只有重慶、廣西、貴州、云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區有分布;
第二,它們的數量稀少。曾經的黑葉猴分布地其實不僅僅在上面的三個省,它們曾廣泛的分布于華南地區,但是隨著熱帶和亞熱帶森林的不斷砍伐,導致了它們數量持續的下降。同時由于黑葉猴具備一定的觀賞性,所以也曾經被大量野捕過。
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約有1800-2000黑葉猴,其中我國約有1700只,這個數量已經達到了瀕危的等級,因此,黑葉猴的分布局限和數量稀少是它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主要原因。
不過好消息是隨著我國對黑葉猴棲息地的保護和恢復,以及人工繁育黑葉猴野放等措施的實施,黑葉猴的數量下降趨勢非但被遏制住了,它們在一些保護區內的數量還呈穩定增長的趨勢。
“黑猴”生“金猴”?
黑葉猴的名字由來一方面是因為它主要以樹葉為食,一方面就是它全身幾乎都是黑色的,但是,黑色的黑葉猴竟然能生出顏值爆表的金色猴寶寶,這一點確實讓人意外,那么,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首先,剛出生的黑葉猴并不是全身金黃色的,它的背部部分以及尾部其實是灰褐色的,其他部位為金黃色,而且這個顏色在出生后30天以后就會逐漸的變黑。在變黑時,先變成純黑色的部位是尾巴,然后從尾巴向臀部、后肢、后背擴散,直到完全變黑。
其次,關于黑葉猴幼崽和成年顏色不同,主要是由控制毛發的基因決定的,在剛出生時,黑葉猴幼崽控制毛發基因中的黃色基因比較活躍,隨著不斷長大,被日漸活躍的黑色基因給替代。
如果說發生另外的基因突變,比如白色基因活躍,那么黑葉猴也會出現一種全身白色毛發的白化個體,只是這種比較少,因為黑葉猴毛發顏色最活躍的基因是黃色和黑色。
白化黑葉猴
而黑葉猴這種顏色變化背后的機制,目前科學家們給出了一個研究成果,那就是為了避免或者減少被同類成年雄性殺掉。在自然界中,成年個體殺死幼年個體的行為被稱為“殺嬰行為”,而殺嬰行為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身上都能看到,尤其是靈長類動物。
國外的一個研究團隊在分析了267種靈長類動物嬰兒和成年皮膚毛發等數據后,發現具有不同皮膚或者毛發顏色的動物幼崽更少的被成年雄性殺死,而黑葉猴是一種一雄多雌一起生存的靈長類動物,為了爭奪交配權,雄猴的更替是比較頻繁的,平均2-3年就會爆發一次。
當猴王更替結束后,它會跟其他靈長類動物以及獅子一樣,殺死族群中的幼崽,以刺激雌性進入發情期,而黑葉猴幼崽這種具備明亮毛發的特征并不是讓雄猴手軟了,而是會刺激雌猴更好的照顧它們,從而縮短它們的成長周期,等到猴王更替時,它們通常都已經長成了,用這種方式,黑葉猴幼崽盡可能的避免了猴王更替后的殺嬰行為。
因此,黑葉猴幼崽不同的毛發其實是生存進化所致,簡單的說就是只有幼崽進化出金黃色毛發的個體成功的存活了下來,而這個基因又被一代代的傳承了下來,當然這些個體存活的原因是因為得到了更好的照顧(幾乎是全貼身照顧的),從而縮短了脆弱的幼年期,也盡可能避開了殺嬰行為。
自然界中幼年和成年差異較大的動物
除了黑葉猴外,成體與幼體外觀顏色差異很大的動物還有很多,比如雞、鴨等鳥類,它們初生要么無毛,要么是黃色的毛,與成年個體的差異非常大。
除了鳥類,哺乳動物中幼體和成體差異較大的動物倒是不多,我們來看一個最明顯的例子-獵豹。獵豹與花豹的外觀有些相似,它們都是黃色的毛發配上黑色的斑點,所以許多人會將二者搞混,但其實盡管外觀差不多,獵豹與花豹的差異還是很大的,首先獵豹身體細長,花豹身體比較粗壯,其次獵豹臉上有兩道黑色的“淚痕”,花豹則沒有。
花豹咬死獵豹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大多數貓科動物出生后幼崽與成年個體除了體型外,其他特征都差不多,但獵豹不同,獵豹的幼崽長得跟母親大相徑庭,反而與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種兇猛的小型動物“平頭哥”蜜獾有些相似。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獵豹寶寶有著成年個體不具備的銀灰色背毛,這與蜜獾背部的特征如出一轍,這個特征其實也是為了生存進化出來的。獵豹是一種獨居動物,它們速度雖然快,但是戰斗力不足,而在斑鬣狗、花豹、獅子、非洲野犬等動物的環伺下,獵豹幼崽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科學家們發現擁有這種與蜜獾相似特征的獵豹幼崽在面對食肉動物捕殺時,能大大提高存活率,因為蜜獾雖小,但是憑借著不怕死的精神,靈活的身體,尖利的爪子和牙齒,讓獅子、花豹等動物也頭疼不已。
寫在最后
黑葉猴幼崽和成年個體毛發顏色的差異其實是它們應對殺嬰行為而進化出的一種毛發顏色變化的機制,有了這身亮色的毛發,黑葉猴幼崽能成長的更快,受到更多的照顧,從而躲避成年雄性的殺嬰行為。
而獵豹幼崽類似于蜜獾的背毛也是一樣的道理,這種背毛能盡可能的避免來自于其他食肉動物的獵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