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將“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作為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四大優先領域之一,為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質效提供了科學指引。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一種極易被忽視的綠色生產力。推動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有助于生物資源不斷擴容,形成有效轉化的良性發展模式,以夯實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發展的生態基底。2022年聯合國環境大會首次定義并推薦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NbS是采取行動保護、養護、恢復、可持續利用和管理自然或經改造的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以有效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同時對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恢復力和生物多樣性產生惠益。值得注意的是,NbS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度契合,為推動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提供了有效途徑。
旨在應對社會挑戰,有助于兼顧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僅需要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環境惡化等生態問題,同時還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傳統的保護目標和行動主要關注自然保護地和生態系統,無法有效處理一系列全球性挑戰。NbS的核心要義既包括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目標,又強調資源高效利用和應對社會挑戰的方案適應性,涵蓋防災減災、人類健康、經濟與社會發展等領域,綜合考慮各項措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兼顧各相關主體的權益,能夠較好地調動保護積極性。由此,為加強多主體有效協作和戰略共贏,需要充分發揮在協同多目標權益方面的優勢。首先,構建多種效益分析的實施方案。統籌考慮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回報周期長的特點,通過對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水土、應對氣候變化、供給產品服務等多重目標的比較分析,形成包含投資回報率、成本收益分析、措施經濟可行性等因素的規劃設計方案,提增生物多樣性效益。其次,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路徑。開展不同生態系統與經濟社會系統協同增效試點工作,推動農業領域種質資源共享利用,健全完善生物多樣性評估標準,整合各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的技術和方法,探索集成推廣模式和轉化路徑,打造生物多樣性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經驗示范。最后,形成保護發展一體推進的長周期管理。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趨勢,在政策制定和實施中堅持長期可持續發展原則,明確規劃、監測、實施、評估、調控等各環節管理流程,在保護基礎上實現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等方面協同增效。
NbS提供系列指標方法,有助于統籌好整體和局部的關系。NbS全面關注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完善從高度保護區到人類活動區的系統治理體系。生態空間中,NbS提供生態系統恢復、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等方法,以自然保護地為節點連接各生物棲息地和生物廊道,構建覆蓋地區乃至全國的保護網絡。生活、生產空間中,NbS提供藍綠空間布局、包容生物多樣性的城市規劃、保護農田生物多樣性等管理工具,統籌推進城市和農村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整體保護格局,促進山水林田湖草等元素有機連接,形成較為完整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因此,為實現精細化科學化的可持續利用,需要有效實施NbS涵蓋的綜合管理方法。首先,加強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功能的前瞻性評估。在衡量保護成效過程中,兼顧保障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功能的綜合成效,建立可識別、具備階段性基準目標的指標體系和評估框架,實現從單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凈增長向多系統功能和連通性的可持續優化。其次,統籌推進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全面建設以就地保護為目標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創新其他基于區域的有效保護措施,支持公益治理、社區治理、聯合治理等多種形式的民間參與。同時,協同推進以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為主體的遷地保護工作,全面實施各類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提升資源保有量,形成適合中國實際的標準建設和示范工程。最后,提升不同生態系統發展的協同性。在國土空間規劃中融入NbS理念和原則,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恢復關鍵物種、修復自然生境,通過建設混合型基礎設施、優化生態廊道,將自然引入城市和農業空間,促進城市和農業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恢復、產品服務功能提升,以實現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等方面提質增效。
搭建交流話語體系,有助于協調好國內和國際的關系。NbS的實施過程既考慮到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同時兼顧經濟社會因素,一經提出迅速獲得大部分國家的認可并形成主流化趨勢,逐步構建起全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合作平臺。中國在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共治共享中,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推動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NbS成為落實該框架的重要舉措,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在交流磋商中積極推動國際合作??梢?,為提升我國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中的影響力,需要合理利用NbS搭建的合作共治平臺。首先,充分參與國際標準框架制定。積極投身于生物多樣性各領域國際標準起草,促進各國信息共享,構建合作交流機制,引導不同國家采納國際標準協同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系列工作,共同應對多種挑戰。其次,借鑒全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經驗。參考國際生態產品認證、質量追溯和渠道建設經驗,推動生態產品認證體系標準化、經營流通規范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認證體系,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公用品牌,持續提升生態農業、文旅資源和生態服務業等生態產品的國際認可度,拓寬“兩山”轉化渠道。最后,推廣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的中國方案。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39000多種高等植物分布于中國,其中特有種占比約50%。針對我國特有的生物多樣性優勢,持續擴大 NbS在形成“綠水青山”、推動“兩山”轉化的研究應用,積極推進國際合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發展提供中國樣本。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